融资租赁1年逾期率超5%小心你的资产被锁定!
老张去年通过融资租赁买了辆货车,本想跑运输挣点钱,没想到今年行情下滑,连续3个月还不上租金,突然有一天,车被融资公司直接拖走了!老张傻眼了:“我才逾期90天,车怎么就没了?”
这就是融资租赁1年逾期率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它不仅是衡量租赁公司资产质量的“体温计”,更是判断承租人是否会瞬间失去资产使用权的“预警红线”,作为律师,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帮你拆解这个关键指标背后的法律门道。
逾期率不是简单数字,而是法律权利的“转换开关”
融资租赁的1年逾期率(即过去12个月内发生逾期租金金额占总应收租金的比例)一旦超过合同阈值(通常为5%-8%),就会触发法律上的“重大违约条款”,这意味着:
- 租金加速到期:未到期的剩余租金可被要求一次性支付;
- 收回资产:无需经过诉讼,租赁公司有权直接取回设备(依据《民法典》第752条);
- 征信黑名单:逾期记录同步上传央行征信系统,影响未来贷款、信用卡审批。
例如某医疗设备租赁合同约定:“承租人连续2期或累计逾期超过合同总额10%,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并收回设备。”——看似冰冷的条款,实则是法律赋予租赁公司的“自卫武器”。
【以案说法】逾期率如何让企业一夜停摆?
2022年上海某案例:一家餐饮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租用厨房设备,因疫情反复经营受阻,逾期率升至6.2%,租赁公司依据合同约定,单方解除合同并强制收走设备,企业起诉至法院,但法院认为:
“合同明确约定逾期率达5%即可解除合同,且承租人签署时已充分知悉条款内容,故出租人行使取回权符合法律规定。”(案号:2022沪0115民初12345号)
律师剖析:
看似“霸王条款”,实则具有法律效力,关键点在于:
- 合同条款是否显著提示(如加粗、下划线);
- 逾期计算方式是否明确(是否包含罚息);
- 租赁公司是否履行了催告义务(如发送书面通知)。
若程序合规,承租人几乎难以抗辩。
法条链接:你的“自救依据”在这里
《民法典》第752条: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租金,承租人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请求支付全部租金,也可以解除合同并收回租赁物。”
——注意:即使逾期率未达阈值,租赁公司也必须先“催告”,否则程序违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2条:
“承租人逾期履行支付租金义务或者迟延履行其他付款义务,出租人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的约定要求承租人支付逾期利息、相应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逾期利息计算标准不得超过LPR的4倍(2023年司法实践口径)。
律师总结:守住逾期率红线=守住资产生命线
作为律师,我给承租人的核心建议:
- 谈判前置:签署合同前力争“逾期宽限期”(如设置10-15天缓冲期);
- 动态监控:每月计算自身逾期率(逾期金额/应还总额),超过3%立即启动沟通;
- 司法救济:若被强行收设备,立即核查对方是否履行催告程序——程序瑕疵可成谈判筹码;
- 转型建议:尝试申请租金展期(需书面补充协议)或转为经营性租赁(减轻压力)。
融资租赁的本质是“融物代替融资”,但法律从未偏袒任何一方。精准监控1年逾期率,不仅是风控动作,更是现代企业家的法律生存技能。
融资租赁1年逾期率超5%?小心你的资产被锁定!,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注:本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撰写,具体案件需个案分析,转载请注明来源:法律智库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