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劳动合同赔偿的双倍工资怎么算
法律解析: 不签劳动合同赔偿的双倍工资,一般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开始计算,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计算基数通常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确定,应得工资包含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
不签劳动合同赔偿的2倍工资,一般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开始计算,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计算基数通常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确定,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关于计算的起始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也就是说,从劳动者入职满一个月后的次日开始计算双倍工资。例如,劳动者1月1日入职,用人单位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从2月1日起开始计算双倍工资。
计算的截止时间。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所以,截止时间是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若用人单位在10月1日与劳动者补签合同,那么双倍工资就计算到9月30日。
关于计算基数。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的应得工资。应得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但不包括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非工资性费用。比如,劳动者每月固定工资5000元,还有每月平均奖金1000元,那么计算双倍工资时基数就是6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是有时效限制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所以劳动者要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法律解析: 不签劳动合同赔偿的2倍工资,一般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开始计算,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