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诉讼时效的期间为几年

普法百科9小时前1
法律解析:

劳动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但劳动争议适用仲裁前置程序,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劳动争议的处理有着明确的程序和时效规定。劳动诉讼是在劳动仲裁之后可能会进入的一个法律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劳动争议案件有其特殊性,它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这一前置程序。

劳动仲裁时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例如,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从知道该情况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计算这一年的仲裁时效。如果在这一年中,出现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仲裁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诉讼时效:当劳动争议经过仲裁后,若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这里的十五日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诉讼时效,而是。也就是说,一旦超过这个十五日的期限,当事人就丧失了向法院提讼的权利。而进入到法院的实体审理阶段,若涉及到一些民事权利的保护,一般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规定。例如,在劳动争议中涉及到的一些损害等问题,就可能适用这三年的诉讼时效。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处理中,仲裁时效为一年,而进入诉讼程序后,涉及民事权利保护的一般适用三年诉讼时效,但要注意起诉期限为十五日这一重要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分享举报
夫妻之间签的协议有法律效应吗
« 上一篇9小时前
工伤赔偿需要多久能拿到钱
下一篇 »9小时前
×
28
2025 11

劳动诉讼时效的期间为几年

法律解析: 劳动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但劳动争议适用仲裁前置程序,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在我国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