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别急,先分清真假再行动!
深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短短几十个字,瞬间让你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特别是刚还完款不久,或者压根没借过这笔钱的人,更...
“叮!”手机一响,拿起一看,好家伙,一条短信赫然写着:“【某某金融】您的贷款已严重逾期,涉嫌恶意拖欠,将依法冻结您的银行卡、支付宝,如有疑问请联系XXX!” 或者更狠一点,“已通知您的家人、单位,将上门催收!”
是不是一看就心跳加速,脑袋嗡嗡的?尤其是如果自己确实有那么一两笔贷款或者信用卡账单的,更是容易一下子慌了神,骗子就是抓住了大家这种“怕逾期、怕上征信、怕被催收”的心理,才会屡屡得手。

所以啊,收到这种短信,第一反应真的不是立马回电话或者点链接,而是先深呼吸,告诉自己:别慌!这事儿,得先辨真假!
怎么分辨呢?我给您总结几个关键点:
先看发件人:正规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他们的催收短信一般会用官方号码发送,或者至少在短信开头会清晰标明自己的机构名称,而且这个名称你得有点印象,是你确实贷过款的机构,如果发件人是个乱七八糟的手机号、虚拟号,或者机构名称听都没听过,那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细节:
核实是王道!如果你对短信内容有疑虑,最最最关键的一步来了——自己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万一,我是说万一,你确实有逾期,那也别因为怕就病急乱投医。正规的做法是,主动联系贷款机构,说明情况,看能不能协商还款计划,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被骗了更是雪上加霜!
以案说法:
给大家说个前阵子我一个朋友差点中招的事儿,他姓李,就叫他老李吧,老李之前确实在某平台借过一笔小额贷款,早就还清了,结果某天收到一条短信,说他那笔贷款“严重逾期,已委托第三方催收,再不处理将通知其单位及户籍地派出所”,还留了一个所谓的“紧急联系人”电话。
老李一看就急了,虽然记得还了,但隔了挺久,也有点含糊,他赶紧就按短信里的电话打了过去,对方一接电话就特凶,说老李恶意拖欠,还报出了老李的身份证号和部分住址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之前泄露的),老李更慌了,对方就“好心”说,可以帮他“申请减免”,让他加一个QQ号,通过QQ发一个“还款链接”给他。
老李当时差点就加了QQ,还好他老婆留了个心眼,说先别急,让他找找之前贷款的APP再看看,结果一查,根本没有逾期记录!这才反应过来是骗子,你看,骗子就是利用了一点信息差和人的恐慌心理,差点就得逞了,要是老李真点了那个链接,后果不堪设想。
法条链接:
遇到这种诈骗短信,骗子的行为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骗子通过发送虚假催收短信,诱骗你点击钓鱼链接、转账汇款,意图非法占有你的钱财,这就是典型的诈骗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骗子还非法获取、使用了你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住址等,也可能触犯此条。
如果不幸被骗,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如短信记录、通话记录、转账凭证等。
律师总结:
收到“贷款逾期催收”短信,记住这“三部曲”:
咱们挣钱都不容易,可不能让这些骗子给骗了去,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有啥拿不准的,多问问身边懂行的朋友,或者咨询专业人士,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收到贷款逾期催收短信?别慌!先分清真假再处理!,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叮!”手机一响,拿起一看,好家伙,一条短信赫然写着:“【某某金融】您的贷款已严重逾期,涉嫌恶意拖欠,将依法冻...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