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逾期心慌慌,催收“步步紧逼”为哪般?
咱得明白,贷款逾期后,金融机构或者他们委托的催收公司进行催收,这本身是合法的,目的是提醒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毕竟,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催收”这两个字,一旦被某些人玩出“花样”,就变了味。

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 电话轰炸:一天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话,不分白天黑夜,周末节假日也绝不“休息”,搞得你手机根本没法正常使用。
- 骚扰亲友:不找你本人好好谈,反而把电话打到你父母、配偶、同事、朋友那里,甚至把你的逾期信息、个人隐私到处散播,让你“社会性死亡”。
- 言语威胁、侮辱:电话里骂骂咧咧,用各种不堪入耳的词汇侮辱你,甚至威胁要对你或你的家人怎么样,让你整天提心吊胆。
- “呼死你”、P图侮辱:用软件对你进行“呼死你”攻击,或者把你的照片P成不雅图片、灵堂照片等,通过短信、社交软件发给你或你的亲友。
- 上门“拜访”:一言不合就上门,在你家门口喷漆、贴大字报,或者纠集几个人堵在你家门口、单位门口,制造不良影响。
- 冒充公检法:谎称自己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说你涉嫌诈骗,要抓你坐牢,吓唬你赶紧还钱。
这些“花样”催收,不仅严重影响了咱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更给咱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可能侵犯咱们的合法权益,欠债还钱,咱们认,但被不法催收欺负,咱们绝不能忍!
(二)别慌!教你几招“护身术”,从容应对不良催收
遇到上述这些让人糟心的催收,千万别慌,更别硬碰硬,咱们得用“巧劲”,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第一招:先搞清楚——哪些催收行为是“越界”的?咱心里得有杆秤,知道哪些催收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
- 暴力威胁:任何形式的人身威胁、恐吓、殴打。
- 侮辱诽谤:使用侮辱性、诽谤性的语言或文字。
- 骚扰无关人员:向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等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透露你的逾期信息,进行骚扰。
- 频繁或在不适宜时间催收:比如在深夜、凌晨或者法定节假日打电话,或者短时间内连续拨打。
- 侵犯隐私:泄露、传播你的个人隐私信息。
-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可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第二招:保留证据,是你的“尚方宝剑”!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遇到任何形式的催收,只要你觉得对方行为不当,或者让你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保留好所有证据!
- 电话录音:现在智能手机都有录音功能,接到催收电话,开启录音(注意有些地区录音需要提前告知对方,但对方如果是骚扰电话,你告知后他可能就挂了,这个度自己把握,重点是记录内容)。
- 短信、微信、邮件截图:所有催收发来的短信、微信聊天记录、邮件等,都截图保存,最好连同发件人信息一起。
- 通话记录:保留好通话记录,证明对方的拨打频率。
- 催收函、律师函:收到纸质的催收函或律师函,也妥善保管。
- 上门催收证据:如果遇到上门催收,对方有不当行为(比如喷漆、贴大字报、恐吓),尽量用手机录像或拍照,记录对方的言行和人数,注意自身安全,不要发生正面冲突。
证据怎么存?建议建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按时间顺序整理好,备份到云端或者电脑里,以防手机丢失。
第三招:主动沟通,别当“鸵鸟”!逾期后,很多朋友选择“躲猫猫”,电话不接、短信不回,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催收,其实这往往会让事情更糟,催收联系不上你,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手段。
- 如果暂时有困难,主动联系金融机构: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为什么逾期,目前的经济状况,表达自己有还款意愿,但需要时间,尝试和对方协商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比如延期还款、分期还款等,很多机构是愿意协商的,毕竟他们的目的是收回欠款。
- 沟通时态度要诚恳,但也要明确底线:告诉对方你会努力还款,但请他们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沟通,不要骚扰你的家人朋友,不要使用侮辱威胁的语言。
第四招:催收太“横”?这些地方可以“管”他们!如果催收行为已经明显违法违规,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别犹豫,果断投诉举报!
- 向金融机构本身投诉:很多正规的金融机构都有自己的投诉渠道,你可以先向他们反映催收人员的不当行为,要求他们约束。
- 向监管部门投诉:
- 银保监会/地方金融监管局:如果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的贷款,可以向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投诉(现在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了)。
- 互联网金融协会:如果是网贷平台,可以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 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催收涉及暴力威胁、恐吓、骚扰他人、侵犯隐私、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行为,直接报警!警方会根据情况进行处理,构成违法的会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会追究刑事责任。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可以举报骚扰电话、骚扰短信。
(三)以案说法:催收“爆通讯录”,侵犯隐私要担责
案情简介:小王因为生意失败,信用卡和几笔网贷都逾期了,刚开始,他还接催收电话,后来实在无力偿还,就有点消极回避,结果,催收公司开始疯狂拨打他手机通讯录里的电话,包括他的父母、亲戚、朋友、甚至以前的同事,催收人员在电话里不仅告知这些人小王欠款的事情,还使用了“老赖”、“欠钱不还”等字眼,对小王进行贬低,小王的父母接到电话后忧心忡忡,朋友同事也对他指指点点,小王感觉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精神压力巨大。
律师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催收公司的“爆通讯录”行为,就是典型的违法催收。
- 侵犯隐私权:小王的通讯录信息属于其个人隐私,催收公司未经允许向第三方泄露,侵犯了小王的隐私权。
- 侵犯名誉权:催收人员在电话中使用贬低性词汇,可能导致小王的社会评价降低,侵犯了其名誉权。
- 违反催收自律公约:根据《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催收人员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恐吓、威胁、辱骂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胁迫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
处理结果:小王在律师的建议下,收集了催收电话录音、朋友收到的骚扰短信截图等证据,向相关网贷平台的监管机构进行了投诉,并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催收公司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在监管介入和法院调解下,催收公司承认了错误,停止了不当催收行为,并对小王进行了一定的赔偿。
(四)法条链接:你的权利,有法可依!
当你遇到不良催收时,这些法律条文就是你的“护身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针对银行信用卡催收)
- 第六十八条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对催收过程应当进行录音,录音资料至少保存2年备查。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针对互金平台催收)
明确了不得对无关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恐吓、威胁、辱骂等行为,不得在夜间、凌晨进行催收等。
(五)律师总结
各位朋友,贷款逾期确实是个麻烦事,但请记住,逾期不代表你失去了所有权利,更不代表你可以被随意欺凌。
- 保持冷静,积极面对: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让催收变本加厉,如果能协商,尽量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
- 催收要合法,越界就维权:催收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侵犯你合法权益的催收行为,你都有权拒绝并维权。
- 证据是关键,遇事留个心眼:遇到不良催收,务必第一时间保留好证据,录音、截图、录像等,这是你维权的重要武器。
- 了解法律武器,寻求专业帮助: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如果催收行为严重违法,或者你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必要时也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
咱们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前提是“依法依规”,催收方也应该恪守法律边界,文明催收,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办法总比问题多,保护好自己,才是第一步!
贷款逾期了,催收花样百出怎么办?教你几招护身术!,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