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举报网页?发现违法内容别忍着,这样做才最有效!
随手点开一个网页,结果跳出来的是黄赌毒信息、虚假广告、诈骗链接,甚至还有人冒充政府机关招摇撞骗?更离谱的是,有些页面打着“高薪兼职”“无抵押贷款”的旗号,实则套路满满,专门收割普通老百姓的血汗钱,遇到...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刷着短视频,突然被一款“9块9包邮、买一送十”的美容仪种草了,下单后收到货发现连包装盒都像从废品站捡来的;或者点进直播间,主播拍胸脯保证“效果堪比医美”,结果用了一个月脸没变小,倒是钱包瘦得飞快,更离谱的是,有些广告里模特皮肤发光、身材完美,实际产品连说明书都写不明白——这不叫营销,这叫“画饼充饥”。
如果你也遭遇过这些,别怀疑,你很可能踩进了“虚假宣传”的坑,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自认倒霉:“算了,就几十块钱,懒得折腾。”可你知道吗?正是这种“算了”的心态,让那些不良商家越来越肆无忌惮。

今天我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律师,就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虚假宣传到底该怎么举报?怎样才能既拿回公道,又不让坏人继续骗下一个你?
很多人以为,只要广告说得天花乱坠,就是虚假宣传,其实不然,法律上的“虚假宣传”有明确标准,核心是两点: 虚假或引人误解比如宣称“全网销量第一”,但根本没有数据支持; 2. 足以影响消费者决策**:也就是说,这个信息会让你因为相信它而决定购买。
举个例子:你说某面膜“三天美白五个度”,结果用了三周脸还是黄的,这就涉嫌虚假宣传;但如果只是说“让肌肤更有光泽感”,这种主观描述,法院通常不会认定为违法。
所以记住:不是所有“吹牛”都违法,但“明知道是假的还拿来骗人”,那就触碰红线了。
很多人一怒之下直接打12315,结果被告知“证据不足”不了了之,别急,举报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特别提醒:很多平台会悄悄删帖,所以看到问题广告,第一时间截图!晚一秒都可能证据消失。
先联系商家或平台客服,明确提出诉求:“因虚假宣传要求退货退款+赔偿”,如果对方态度强硬或推诿,就把沟通记录保存好——这是后续举报的重要佐证。
根据情况不同,你可以这样操作:
| 情况 | 推荐举报方式 |
|---|---|
| 普通商品虚假宣传 | 拨打12315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官网/app |
| 直播带货翻车 | 向平台投诉 + 向市场监管局举报 |
| 涉及食品、药品安全 | 加上向药监局或卫健委举报 |
| 广告本身违法(如使用国家机关名义) | 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广告监管科专项举报 |
小技巧:在12315平台上提交时,务必把证据打包上传,描述要简洁清晰:“商家在抖音直播间宣称该减肥茶‘七天瘦十斤’,无任何科学依据,属虚假宣传,请求依法查处。”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挺让我动容的。
李女士是个全职妈妈,在某母婴博主推荐下花899元买了款“德国进口益生菌奶粉”,广告说“增强免疫力、宝宝少生病”,结果孩子吃了两周拉肚子更严重,去医院查出乳糖不耐受,她回头一看配料表,发现这根本不是奶粉,而是固体饮料,所谓的“德国进口”连个报关单都没有。
她一开始也想算了,毕竟钱不多,但想到别的妈妈也可能被骗,她决定较真。
我们帮她整理了直播录像、产品检测报告、医院诊断书,向市监局提交举报,三个月后,监管部门对该品牌开出20万元罚单,平台永久下架该商品,李女士也获得了三倍赔偿。
更让人欣慰的是,后来有十几个家长联系她说:“就是因为看到你的维权,我才敢去投诉。”
你看,一个人站出来,可能改变一群人的命运。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
“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广告法》第四条也强调: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一旦构成欺诈,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最低赔偿500元。
这些不是写在纸上的空话,是你实实在在可以主张的权利。
最后我想说句心里话:
我们每个人都在消费,也都曾被消费主义裹挟,但当你发现被欺骗时,选择沉默,等于默许谎言继续蔓延。
举报虚假宣传,不只是为了拿回那几百块,更是为了让市场多一分真实,少一分套路。
你的每一次较真,都在为这个社会的诚信添一块砖。
别怕麻烦,别觉得自己渺小。
你举起的不是手机,是监督的眼睛;
你发出的不是抱怨,是法治的声音。
下次再看到“震惊!这款产品让万人疯抢”,先别心动,先问问自己:
它真的配得上它的广告吗?
如果不配,那就站起来,把它拉下神坛。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站在你这边。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刷着短视频,突然被一款“9块9包邮、买一送十”的美容仪种草了,下单后收到货发现连包装盒都像...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