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给熟人迟迟不还?老赖拖着不认账,怎么办?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嘴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就是半年;亲戚开口三万救急,信誓旦旦写借条,可到期后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连面都见不着,最扎心的是,当初出于信任没留太多证据,现在...
咱们都经历过这种事——朋友张嘴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掏了腰包,可等到该还钱的时候,对方要么装失联,要么一句“再等等”,结果一等就是半年、一年,甚至几年,最扎心的是,当初说得好好的“月底一定还”,现在连微信都不回了。
这时候你心里憋屈吧?但又拉不下脸撕破脸皮,毕竟曾经是朋友,可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借出去的几千、几万块,可能是你省吃俭用攒下的,也可能是临时周转的救命钱,那到底该怎么办?是忍气吞声认栽,还是依法维权讨个公道?

别急,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告诉你:感情归感情,法律归法律,你可以善良,但不能没有底线;你可以讲义气,但不能被当傻子,今天我就给你支三招,既体面又有力度,帮你把血汗钱拿回来!
很多人吃亏就吃在“太信任”,微信聊天记录删了,转账备注写“给你的”,甚至现金交付不留痕迹……等到打官司时,法院问:“你说他借了你两万,证据呢?”你哑口无言。
口头承诺不算数,白纸黑字才算数,哪怕只是朋友之间,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别觉得麻烦,这叫“防患于未然”。
很多人怕请律师贵,其实发一封正式的律师函,成本并不高,但震慑力极强。
你知道吗?很多“老赖”不是真没钱,而是看你没反应,就当这笔钱不用还了,一旦收到盖着律所公章、写着“将依法提起诉讼”的律师函,心理防线立马动摇,不少人当场就联系你还钱,生怕上法庭留下案底。
而且律师函不只是吓唬人,它是正式的法律文书,能作为你“积极主张权利”的证据,对后续诉讼非常有利。
别自己天天发微信催,显得低声下气,让专业的人出面,既维护尊严,又提升胜算。
如果你已经尝试沟通、发函都没用,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去法院起诉。
别一听“打官司”就头大,现在法院有“小额诉讼程序”,针对金额在一万元以下(部分地区三万)的案子,流程简化、审理快、成本低,你只需要:
整个过程可能一个月就能开庭,判决生效后对方还不还?你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冻结银行卡、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让他坐不了高铁、贷不了款,连孩子上私立学校都受影响。
到那时候,他比你还着急。
我去年接了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和闺蜜认识十多年,对方因创业急需资金,开口借三万,李女士通过微信转账,当时对方说“年底一定还”,她也没好意思要借条。
结果五年过去了,对方换了手机号、搬了家,朋友圈照常更新,就是不提还钱,李女士实在忍不了,找到我们。
我们调取了她的微信支付记录,发现备注是“借款三万”,又恢复了部分聊天记录,显示对方多次承诺还款,最关键的是,有一次她追问时,对方回复:“我知道欠你的,但现在真没钱,别逼我。”
就这一句,成了“自认债务”的铁证。
我们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判决对方十日内偿还本金及利息,执行阶段,法院冻结了她的支付宝账户,三天后钱全到账。
李女士哭着说:“我以为这钱打水漂了,没想到真能要回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你拿回属于自己的钱的法律武器。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的话:借钱是情分,还钱是本分,你愿意帮人,值得尊重;但对方赖账,就是践踏你的善意。
不要因为怕伤感情就默默承受,更不要觉得“打官司丢人”,恰恰相反,依法维权是最体面、最理智的选择。
记住三个关键词:留证据、早行动、敢起诉。
你不是在报复谁,你是在守护自己的底线。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好欺负就对你温柔,但一定会因为你不退让而给你公正。
如果你正被“朋友老赖”困扰,请别再犹豫——拿起手机,保存证据,必要时找律师聊聊。
你值得拿回属于你的每一分钱。
咱们都经历过这种事——朋友张嘴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掏了腰包,可等到该还钱的时候,对方要么装失联,要么...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