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借过钱,却收到催款短信/电话?别慌,律师教你这么办!

金融债务34秒前1

“叮铃铃……”手机一响,陌生号码,接起来一听,对方口气强硬:“喂,是XXX吗?你在XX平台的贷款已经严重逾期了,赶紧还钱,不然我们就采取进一步措施了!”

或者,手机“叮咚”一声,一条短信弹出来,内容大同小异,甚至还带着点威胁的意味。

没借过钱,却收到催款短信/电话?别慌,律师教你这么办!

这时候,你是不是一脸懵圈:“我啥时候贷过款啊?这怕不是搞错了吧?”

别慌!这种“天降横祸”式的催款,还真不少见,遇到这种事儿,先深呼吸,告诉自己:千万别自乱阵脚,更别稀里糊涂就把钱给出去了!

咱们得弄明白,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

  1. 身份信息被冒用了: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你的身份证、手机号,甚至银行卡信息,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时候被别人拿去办了贷款,这种情况,骗子或者不法分子是真的“替”你借了钱,然后让你来背锅。
  2. 催收公司“张冠李戴”:可能是催收公司把你的信息和真正的欠款人搞混了,比如电话号码相似、姓名读音相近,或者就是他们系统里的信息登记错误。
  3. 你曾办理过相关业务,但自己忘了/有隐性条款:你可能办过信用卡分期、某个APP的“先用后付”、或者某个服务的自动续费,时间一长忘了,结果逾期了,这种情况虽然是你“忘了”,但也属于“我以为我没借,但其实有”的范畴,需要仔细回忆和核实。
  4. 纯粹的诈骗:有些不法分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广撒网,碰运气,看能不能唬住一些人,骗点钱花。

不管是哪种情况,咱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保持冷静,核实信息,但绝不轻易转账

对方打电话来,态度可能很恶劣,甚至会吓唬你。他们越急,你越要冷静。

  • 要求对方提供详细信息:你可以问他:“请问你是哪家机构的?我在你们平台的贷款是什么时候办理的?金额多少?合同编号多少?放款到哪个银行卡了?” 真正的贷款机构(如果真有这笔贷款的话)是能提供这些信息的,如果对方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或者提供的信息你完全没印象,那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 不要轻易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反过来,对方可能会套你的话,比如问你身份证号后几位、银行卡号等,在你没核实清楚对方身份前,千万别给!
  • 绝不轻易答应转账:无论对方怎么说,哪怕哭爹喊娘,或者威胁要爆你通讯录、上门催收,在你确认这笔债务确实是你之前,一分钱都别转!转账之前,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清楚。

第二步:多方查证,确认“债务”真实性。

  • 回忆并自查:仔细想想,最近有没有办理过什么可能涉及借贷、分期的业务?翻看一下自己的银行卡流水,有没有不明来源的进账(如果是被冒用贷款,可能会有一笔钱短暂进入你的账户然后被转走)或者不明去向的支出。
  • 联系官方客服:如果对方提供了具体的贷款平台或银行名称,不要通过对方给的联系方式(电话、链接)去联系!而是自己通过官方网站、官方APP、或者你平时知道的官方客服电话去查询,你怀疑是某银行的信用卡,就直接打银行官方客服热线。
  • 查询个人征信报告: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你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当地人民银行网点,或者一些有资质的商业银行APP查询你的个人征信报告,报告上会详细记录你所有的贷款、信用卡等信用信息,如果报告上没有对方所说的这笔贷款,那基本可以确定要么是信息错误,要么就是诈骗。

第三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 如果是信息错误或催收公司搞错了:

    • 明确告知对方,你不是欠款人,他们的信息有误,请他们核对清楚,以后不要再骚扰你,最好能录音或者保留短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
    • 如果对方还是持续骚扰,你可以警告他们,如果再这样你将向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投诉,或者报警处理。
  • 如果怀疑是身份信息被冒用贷款了:

    • 立即报警!带上你的身份证、征信报告(如果显示有这笔贷款)、催收记录等,去就近的派出所报案,说明情况,拿到《立案通知书》或《受案回执》,这是证明你被冒用身份的重要证据。
    • 联系贷款机构:拿着报案证明,正式要求贷款机构核查这笔贷款的真实性,说明你是身份被冒用,并要求撤销相关的逾期记录和不良征信。
    • 关注个人征信:后续要定期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确保不良记录被及时清除。
  • 如果是自己忘了的“隐性债务”:

    核实清楚后,如果确实是自己的原因导致逾期,那没办法,该还的还是得还上,不然影响征信,但也要看清楚利息、违约金等是否合法,过高的部分可以协商。

  • 如果确定是诈骗:

    • 直接挂断电话,拉黑号码,收到的诈骗短信也不要回复,更不要点击里面的链接。
    • 保留好证据,及时报警。

第四步:全程留痕,保护自己。

整个过程中,所有的通话记录(最好录音)、短信、微信聊天记录、邮件、催收函件,以及你查询征信、报警、与贷款机构沟通的凭证,都要妥善保存好!这些都是保护你自己的有力武器。


以案说法

王女士最近就遇到了这档子事,一天,她接到一个自称某网贷平台催收员的电话,说她半年前借了5万元,现在连本带利要还8万多,还威胁说再不还钱就上门找她父母,王女士吓坏了,她根本没借过这笔钱。

但她没有慌乱,首先要求对方提供借款合同和放款记录,对方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王女士挂了电话后,立刻去中国人民银行打了征信报告,报告上果然没有这笔贷款记录,她判断可能是信息搞错了或者是诈骗。

接下来几天,对方还在不断骚扰,王女士将通话进行了录音,并明确告知对方如果继续骚扰就报警,她通过正规渠道查询了该网贷平台的官方客服电话,打过去说明情况后,客服核实后表示确实是他们的催收信息有误,向王女士道歉并承诺会修正信息,不再骚扰,王女士这才安下心来。

这个案例中,王女士的冷静和正确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她没有被对方的气势吓倒,而是通过核实征信报告等方式确认了自己的清白,并保留了证据,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法条链接

遇到这类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依据以下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 解读:如果你的身份信息被冒用贷款,这就侵犯了你的个人信息权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解读:冒用你身份信息去贷款的人,可能涉嫌此罪。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 解读:如果催收方采取骚扰、恐吓等方式干扰你正常生活,你可以报警,对方可能会受到治安处罚。
  4.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贷款人受理借款人贷款申请后,应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对个人贷款申请内容和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评价意见。

    • 解读:如果贷款机构在审核时没有尽到审慎义务,导致被冒名贷款,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律师总结

遇到“没借钱却被催收”的情况,记住一个核心原则:“核实为先,冷静应对,保留证据,依法维权”。

  • 别慌,别怕,别给钱!你的冷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 主动核实是关键。查征信、联系官方、报警,一步步来。
  • 证据意识要树立。通话录音、短信截图、报警回执,这些都是你的护身符。
  •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情况复杂,比如已经造成了不良征信记录,或者被冒名贷款金额较大,建议及时咨询律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你!遇到事儿不可怕,关键是用对方法,法律是咱们最坚实的后盾!


没借过钱,却收到催款短信/电话?别慌,律师教你这么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钱站贷款逾期了怎么办?催收上门了如何应对?
« 上一篇38秒前
×
11
2025 11

没借过钱,却收到催款短信/电话?别慌,律师教你这么办!

“叮铃铃……”手机一响,陌生号码,接起来一听,对方口气强硬:“喂,是XXX吗?你在XX平台的贷款已经严重逾期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