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没借过钱也被逾期?别慌,三步教你反杀!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你一头雾水:我啥时候借过钱?连这家机构都没听过!更离谱的是,查了银行...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你一头雾水:我没申请过这笔贷款啊?连这家机构都没听说过!
别急,这事儿我见得太多了,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年都要处理几十起类似的“被贷款”“被逾期”案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惊慌、自责,甚至赶紧去查征信、筹钱还贷,生怕信用崩了,但我要告诉你:你的第一反应不该是还钱,而是质疑和反击。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你搞清楚——为什么你会“无故”收到贷款逾期短信?背后可能藏着什么陷阱?以及最关键的: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不背黑锅,更不上当受骗。
首先明确一点:你没签合同、没授权、没拿钱,就不该承担还款责任。
那为什么系统会显示你是借款人?原因无非几种:
所以第一步,别信,别怕,别点链接,别打对方电话!
我给所有来咨询我的客户都强调一句话:“你要像侦探一样,收集证据;像战士一样,捍卫权利。”
温馨提示:现在可以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通过“云闪付”APP免费查征信,一年有5次免费机会。
如果对方无法提供你本人签字、人脸验证、银行卡绑定等实名认证材料,那就说明——这笔贷款根本不是你办的,属于无效借贷。
去年,杭州一位姓李的女士找到我,她说自己突然接到催收电话,说她在某网贷平台借了12万,已经逾期三个月,再不还就要起诉。
她懵了:我连那个APP都没下载过!
我们第一时间查了她的征信,果然有一笔“消费贷”记录,但奇怪的是,贷款绑定的手机号是她的,银行卡却是另一张她从没开通过的二类账户。
我们调取了平台的开户流程日志,发现:
✅ 人脸识别环节只用了静态照片比对
✅ 没有活体检测
✅ 签名是电子模板自动生成
很明显,有人用她早年泄露的身份证照片,配合技术手段“合成”了验证流程。
我们立刻向平台发律师函,同时报警,最终警方锁定了一名曾在她公司实习的离职员工,此人盗取了她的资料卖给中介团伙。
结果:
✔ 贷款记录被撤销
✔ 征信恢复
✔ 平台因风控漏洞被监管处罚
✔ 那名员工被判刑八个月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坏人太懂钻空子,但法律,永远站在真相这边。
《民法典》第111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
《刑法》第280条之一(盗用身份证件罪):
“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等,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
“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的,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兄弟姐妹们,这个时代,你的身份证、手机号、人脸,比钱包还值钱。
一旦泄露,就可能被人拿去“注册人生”——贷款、办卡、注册公司,甚至背负刑案。
所以我想送大家三句话:
🔹第一,不怕事,但要防事。
平时少乱传身份证照片,朋友圈别晒带证件的合照,注销账号时记得解绑银行卡。
🔹第二,遇到“被逾期”,第一反应不是道歉,而是反击。
你没借钱,就不欠债,法律不会让老实人吃亏。
🔹第三,善用规则,别孤军奋战。
征信可申诉,平台可投诉,警察能立案,律师能撑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后再说一遍:
收到陌生贷款逾期短信?别慌!
→ 查征信 → 固证据 → 找官方 → 报警维权
四步走稳,黑锅甩掉。
真正的信用,不是别人系统里的一串数字,而是你面对不公时,敢于说“不”的底气。
我是律师老陈,下期讲讲“网贷暴力催收怎么办”,咱们不见不散。
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没借过钱也被逾期?别慌,三步教你反杀!,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