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厘利息到底有多狠?你以为便宜,其实正在被温柔收割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电话——“王哥,现在资金紧张?我们这儿周转快,日息才几厘,随借随还,不压征信!”听着是不是特别心动?或者你刷某平台购物时,弹出“分期付款,月息仅0.5厘”,心里一松:“这才几个钱?分...
朋友急用钱,信誓旦旦说一个月就还,结果到期后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一问就说“最近手头紧”,再过几个月干脆玩失踪?更离谱的是,有人欠了几万甚至几十万,房子车子照开,吃喝玩乐不耽误,就是不还钱,我们管这种人叫“老赖”——听着像江湖绰号,但其实背后藏着严重的法律后果。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我不承认、不回应、不签字,法院也拿我没辙。”或者觉得“欠钱是民事纠纷,顶多被起诉,大不了坐牢几天完事”,错!大错特错!

今天我就来掰扯清楚:借钱不还不是小事,老赖也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一旦被认定为恶意逃避债务,轻则限制高消费、上黑名单,重则涉嫌拒执罪,真可能住进“免费包吃包住”的地方。
咱们先理清一个概念:普通的债务纠纷属于民事范畴,比如你借给亲戚5万块,对方没按时还,你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还款+利息,这是合法维权路径。
但问题出在——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还,他们借钱时伪造收入证明、虚构项目用途,拿到钱后立刻转移资产、注销联系方式,甚至把房产过户给亲戚,自己名下一分不剩,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还不起”的范畴,进入了“恶意逃债”的雷区。
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你有能力履行却拒不执行,比如开着豪车、住着豪宅、天天旅游打卡,却说自己“没钱还”,那恭喜你,已经触碰《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红线了。
2021年,杭州的张某因生意周转,向好友李某借款80万元,并写下借条约定一年内归还,可到期后,张某先是推脱“资金链断裂”,后来直接失联,李某无奈起诉,法院判决张某限期偿还本息共计93万元。
判决生效后,张某不仅没还钱,反而把自己名下的两套房产低价转给了妹妹,银行账户也清空,执行法官调查发现,张某仍在经营一家公司,月入数万,还频繁出入高档餐厅、购买奢侈品。
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冻结所有银行卡,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张某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且仍需继续偿还债务。
这个案子最讽刺的一点是:张某原本只是民事债务人,但因为恶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硬生生把自己从“欠债的”变成了“坐牢的”。
也就是说,欠钱本身不犯法,但“有本事借,没本事还”且故意逃避,那就是犯罪。
我做律师这么多年,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时贪念,走上“能拖就拖、能赖就赖”的歪路,他们以为躲得过初一就躲得过十五,殊不知现在的信用体系早已织成一张密网:
所以我想劝那些还在“装穷”的人一句:别拿无知当个性,别把侥幸当聪明,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哪怕暂时困难,主动沟通、分期协商,法院也会酌情考虑,但一旦选择对抗法律,结局只会越来越糟。
而对于出借人来说,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 借款一定要签书面协议;
✅转账备注“借款”用途;
✅ 保留聊天记录、通话录音;
✅ 别怕麻烦,该起诉就起诉,早一天立案,早一天进入执行程序。
法律不会强求你打赢每一场仗,但它永远站在愿意依法维权的人这边。
老赖这条路,走不通,也不该走。
老赖能借钱不还吗?你以为的拖字诀其实正在踩法律红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急用钱,信誓旦旦说一个月就还,结果到期后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一问就说“最近手头紧”,再过几个月干脆玩失...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