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银行催收短信别慌!逾期后这样应对才最聪明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打开一看是银行发来的短信:“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采取法律措施。”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快?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念头:完了,信用要毁了?会不...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半夜手机一震,短信弹出来:“您尾号XXXX的借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心里“咯噔”一下,想点开看看吧,又怕看到利息滚得吓人;想还吧,手头紧;不还吧,催收电话一个接一个……最后干脆把APP卸载、电话拉黑,假装没这回事。
朋友,我懂你那一刻的逃避心理,但作为一名处理过上千起借贷纠纷的律师,我必须坦白告诉你: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选择“装死”。

我不讲冷冰冰的法条堆砌,也不给你画大饼说“轻松解决”,而是从真实生活出发,告诉你——当网贷逾期真正砸到你头上时,怎么一步步稳住阵脚,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重新拿回人生的主动权。
很多人一逾期就乱了阵脚,其实关键是要分清自己处在什么阶段:
越早应对,主动权越大。
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情绪化操作,把小问题拖成大麻烦,以下三种做法,千万别做:
直接失联、换号、拉黑所有来电
听起来像“眼不见为净”,但后果很严重——平台会认定你“恶意逃避债务”,加速上报征信,甚至提前起诉。
拆东墙补西墙,继续借新还旧
用A平台的钱还B平台的账,短期看似缓解,实则陷入“以贷养贷”的深渊,我接触过一位客户,最初只欠8000,三年后滚到17万,就是因为不断借新还旧。
轻信“反催收”“征信修复”黑产
网上有人宣称“可以帮你停催、删记录”,收费几千上万,这些人要么是骗子,要么教你伪造困难证明、恶意投诉,一旦被查实,可能涉嫌违法。
拿出纸笔或打开备忘录,写下:
这张清单不是为了折磨自己,而是让你看清全貌——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实际压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别等平台找你,你先找平台,打官方客服电话,态度诚恳地说:
“我目前遇到临时困难,暂时无法全额还款,但我有还款意愿,能不能申请延期、分期或减免部分罚息?”
很多平台都有“困难用户帮扶通道”,尤其是持牌金融机构(如银行系网贷、正规消金公司),只要你表现出诚意,大概率能谈下来。
实操建议:
哪怕每月只能还500块,也要坚持还,小额持续还款不仅能减少罚息累积,更重要的是——你在向系统证明:我没有放弃。
控制消费欲望,避免新增负债,等渡过难关后,信用是可以一点点修复的。
我曾代理过一个叫小李的年轻人,他在疫情期间失业,三笔网贷共欠4.2万,逾期半年,每天被催收电话轰炸,甚至影响到家人。
他来找我时几乎崩溃,第一句话是:“律师,我是不是这辈子都完了?”
我们做了三件事:
三年后,小李给我发微信:“姐,我刚办下房贷了,银行说我的征信恢复得很好。”
你看,只要不放弃,黑暗总有尽头。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债务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注:现行司法保护利率上限为一年期LPR的四倍)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
任何组织不得过度收集、泄露借款人及其亲友信息,暴力催收、爆通讯录属于违法行为。
网贷逾期,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钱”的问题,它背后往往藏着失业、疾病、家庭变故等人生低谷,但我想告诉你:法律从不惩罚一时的困境,只惩戒恶意的逃避。
面对逾期,最聪明的做法不是躲,而是直面它、拆解它、解决它。
你可以暂时没钱,但不能失去信用; 你可以慢一点还,但不能选择不还; 你可以求助,但别被“捷径”骗进更深的坑。
每一次诚实面对债务的努力,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永远值得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
——
我是张律,一名陪你走过风雨的法律同行者。
如果你正站在逾期的十字路口,请别关掉这盏灯。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半夜手机一震,短信弹出来:“您尾号XXXX的借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心里“咯噔”一下,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