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伙诈骗怎么判刑?主犯从犯量刑差别有多大?
团伙诈骗的刑期怎么定?律师详解量刑关键因素 在司法实践中,团伙诈骗因参与人数多、分工复杂,量刑时往往会区分主犯、从犯、犯罪金额、作案手段等多个维度。核心判刑逻辑可以总结为:“主犯看整体,从犯看分工,...
你有没有刷到过那种“低投入高回报”“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或者接到电话说你中奖了,但要先交一笔“手续费”才能领钱?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其实背后很可能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更可怕的是,这些骗局往往不是一个人在操作,而是一整个团伙分工明确、环环相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伙诈骗”。
今天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如果一个人参与了团伙诈骗,到底会判几年?有没有可能从轻处理?甚至翻盘?

很多人以为诈骗就是一个人骗一个人,但现实中,很多大案都是团伙作案,比如有人负责拉人头(俗称“地推”),有人专门扮演“投资专家”或“客服”,还有人洗钱、转移资金……各司其职,组织严密,甚至有“公司化”运作的趋势。
法律上对这种行为特别重视,为什么?因为:
一旦被认定为诈骗团伙成员,哪怕你只是打打电话、发发信息,也逃不过法律责任。
很多人问:“我只是个小喽啰,没拿多少钱,能不能轻判?”
 答案是:有可能,但不绝对。
法院判刑主要看两个核心因素:
涉案金额
 根据《刑法》规定:
在团伙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个例子:小李在一个诈骗公司做“话务员”,每天按剧本打电话,三个月骗了80多万,虽然他只拿了3万工资,但法院最终以诈骗罪从犯判处他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因为他参与的总金额太大,无法用“我只是打工的”来脱罪。
去年我代理了一个案子,当事人小陈才22岁,大学刚毕业找工作被骗进一家“金融公司”,入职后发现天天培训怎么忽悠客户投资虚假平台,但他没报警,反而干了四个月,赚了五万多。
后来案子爆了,整个团伙被抓,小陈也被列为嫌疑人,他家属找到我时一直强调:“他不知道那是诈骗啊!他又没分大钱!”
但证据显示:
法院认定他明知或应知是诈骗仍参与,构成共犯,但由于他是从犯、初犯,且认罪态度好,退了全部违法所得,最后判了两年半,缓刑三年。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有时候你以为的“工作”,其实是通往监狱的单程票,年轻人找工作一定要擦亮眼,别被“高薪日结”冲昏头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明确规定: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刑事律师,我想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了也是陷阱做的。
 面对诱惑多问一句:“这事要是真这么赚钱,他们为啥不自己闷声发财?” 
守住底线,才能走得长远。
团伙诈骗怎么判刑?被抓了还能翻盘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刷到过那种“低投入高回报”“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或者接到电话说你中奖了,但要先交一笔“手续费”才能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