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打成轻伤,对方不告了就没事了?会怎么判?
生活中难免有摩擦,有时候冲动之下可能就动了手,万一不小心把人打成了“轻伤”,对方一开始可能气得不行,但后来经过调解或者你积极赔偿,对方心软了,说“我不告你了”,这时候,很多人就觉得万事大吉,没事了,但...
和别人起了冲突,推搡中对方倒地受伤,结果一纸鉴定下来是“轻伤二级”,警察找上门,人被带走了,这时候你心里可能直打鼓——轻伤二级到底算不算犯罪?会不会坐牢?赔钱能不能私了?今天咱们不讲法条堆砌,也不搞冷冰冰的术语轰炸,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把“轻伤二级”这事儿掰扯清楚。
先说结论:轻伤二级,已经构成刑事犯罪,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立案标准之一,不是赔钱就能随便摆平的事儿。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轻伤嘛,又没断胳膊断腿,道个歉、赔点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现实是,一旦伤情被司法鉴定为轻伤二级,案子就已经从“民事纠纷”升级成了“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必须依法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诉,法院有权判处刑罚。
那具体会怎么判?根据《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也就是说,最高能判三年,最低也可能只是几个月拘役,甚至缓刑,关键看什么?
一看主观恶意:你是正当防卫?还是蓄意报复?是推了一把失手伤人,还是拿着棍子追着打?动机不同,量刑天差地别。
二看伤情细节:同样是轻伤二级,骨折三根肋骨和耳膜穿孔,法律上都算轻伤,但社会危害性和恢复难度不同,法官也会综合考量。
三看事后态度:有没有积极赔偿?取得谅解?主动投案自首?这些都能成为从轻、减轻处罚的“加分项”。
四看被害人有没有过错:如果对方先动手挑衅,你属于防卫过当,那责任就可能大幅减轻。
别以为“轻伤”就不严重,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表面看着没事,一旦引爆,后果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以案说法:一次口角换来八个月实刑
去年我代理了一个案子,当事人老张在菜市场和摊主因为两块钱争执起来,对方骂得难听,老张一时冲动推了对方一把,那人后退时撞到铁架,摔倒导致腰椎横突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
本以为赔点医药费就能解决,结果对方直接报警,伤情鉴定一出,老张被刑拘,虽然事后家属赔了6万块并拿到谅解书,但因为事发监控完整,证据确凿,加上对方坚决要求追究刑事责任,最终法院认定老张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你说冤不冤?两块钱的事儿,换来案底、丢工作、家庭蒙羞,可法律就是法律,情绪上头那一刻,他已经失去了主动权。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很多人对“轻伤”的认知还停留在“皮外伤”的层面,殊不知现代司法鉴定早已精细化到骨骼、听力、视力、器官功能等方方面面,一个看似轻微的动作,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后果,也触发刑事责任的开关。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
轻伤二级是指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未危及生命,但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如肋骨骨折2处以上、颅骨骨折、鼓膜穿孔6周不能自行愈合、牙齿脱落或者折断2枚以上等。
律师总结:
轻伤二级,不是“轻轻伤一下”,而是刑事追责的门槛,别拿冲动当个性,别拿暴力当手段,一旦越过这条线,赔钱未必能换自由,道歉也未必能撤案,最好的防御,永远是克制与理性。
如果你已经卷入这类案件,别拖、别赌、别侥幸,第一时间联系专业律师,争取在侦查阶段就介入,协助调解、争取谅解、提出有利情节,才有可能把后果降到最低。
法律不会因为你“没想到会这么严重”而网开一面,但专业律师,可以在你最慌乱的时候,帮你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轻伤二级怎么判刑?被打后对方被抓了就没事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和别人起了冲突,推搡中对方倒地受伤,结果一纸鉴定下来是“轻伤二级”,警察找上门,人被带走了,这时候你心里可能直...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