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买了,契税到底怎么算?搞错一步多花几万块!
好不容易凑够首付、熬过贷款审批,终于把心仪的房子拿下,结果一到缴契税环节,脑袋嗡的一下——这税到底按什么算?90平是个坎?首套二套差别这么大?亲戚说能“避税”靠谱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用大...
最近朋友老张兴冲冲地买了人生第一套房,本来是件大喜事,结果拿到税务单一看——契税比预想高出一大截,差点没当场晕过去,他赶紧打电话问我:“律师,这契税到底是按什么算的?不是说首套房才1%吗?我怎么交了3%?”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购房契税到底怎么算?什么时候能优惠?哪些坑千万别踩?听完这篇,保证你从“稀里糊涂”变成“门儿清”。

很多人以为契税就是个固定比例,其实不然。契税的计算,核心看三点:房屋性质、面积大小、是否为首套房。这三个条件一组合,税率可能差出好几倍。
这是第一步,如果你买的是普通住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商品房”),那还能享受国家给的优惠政策,但要是买的商铺、写字楼、公寓(非住宅性质),不好意思,统一按3%起步,不打折!
举个例子:你花200万买个住宅,契税可能只要2万;但要是买个同价位的商铺,光契税就得6万,差距这么大,你说气不气人?
对于住宅来说,面积直接决定税率高低:
看到这儿你就明白了,老张买的房子虽然总价不高,但面积有120㎡,又是二套房,所以税率直接跳到2%,再加上地段在一线城市,最终核定为3%——因为被认定为“非普通住宅”。
这里特别提醒一点:“首套房”不是看你以前有没有买过,而是看你们夫妻双方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房产登记记录。
现在很多城市联网了,房管局一查一个准,哪怕你在外地有一套房,哪怕已经卖掉了但没及时注销登记,都有可能影响契税优惠资格。
所以签合同前一定要去查一下自己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别等到交税那天才发现自己“被二套”了。
假设你买了一套总价300万元的住宅,面积85㎡,且是家庭首套房。
✅ 步骤一:确认性质 → 普通住宅
✅ 步骤二:确认面积 → ≤90㎡
✅ 步骤三:确认套数 → 首套
适用税率就是1%。
👉 契税 = 300万 × 1% =3万元
如果这套房是二套,其他条件不变,仍然是≤90㎡,那多数城市现在也按1%征收(比如北京、上海等已调整政策),但也有些地方还是收1.5%,这就得提前问清楚当地税务局。
但如果面积变成110㎡,又是二套,那税率就是2%,契税变成6万——整整多出3万!
所以说,面积和套数,每一步都牵动着钱包的厚度。
小李在北京工作,老家在河北有一套父母出资买的房,登记在他名下,但他本人一直没住过,也不知情,去年他在北京买房,中介说可以按首套房办,他就放心签了合同。
结果到缴税环节,税务系统显示他名下已有房产,自动认定为二套房,契税从1.5%涨到3%,一套400万的房子,多交了6万元!
小李不服,跑去申诉,结果被告知:房产登记以“产权归属”为准,不管你是否实际居住或出资。最后钱还是乖乖交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婚前财产、父母挂名、共有产权……这些看似无关的操作,都会影响你的购房成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第三条规定:
“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的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
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23号)明确:
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也就是说,国家给了地方执行优惠的空间,但前提是符合条件。
买房是人生大事,而契税往往是最后一笔“看不见的巨款”,很多人只盯着房价谈折扣,却忽略了税费这块“隐形成本”。
作为执业多年的房产律师,我给你三条铁律:
记住一句话:契税一旦交了,基本无法退还。省下的每一分钱,都不是运气,而是提前规划的结果。
所以啊,房子买得好只是开始,税算得明白才是真聪明,下次再有人问你契税怎么算,你可以自信地说一句:“我知道,而且我能帮你少交几万。”
房子买好了,契税到底怎么算?算错多花几万块,你敢信?,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朋友老张兴冲冲地买了人生第一套房,本来是件大喜事,结果拿到税务单一看——契税比预想高出一大截,差点没当场晕...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