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契税怎么算?买完房才发现多交了几万块,还能退吗?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终于凑够首付,签完购房合同,满心欢喜去缴税,结果窗口工作人员一句“您这套房契税要交9万多”,当场愣住?心里直打鼓:不是说契税1%、1.5%、3%吗?我这房子明明才一百来万,怎么一...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终于买到了心仪的新房,满心欢喜准备收房,结果一算契税,脑袋“嗡”地一下:怎么比预想的贵这么多?明明听说首套房税率才1%啊,怎么我交了3%?更离谱的是,隔壁老王同样面积的房子,缴的税还比我少两万多!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用大白话给你掰扯清楚:新房契税到底怎么算?哪些细节决定你是省几万还是多掏钱?一旦算错了,还能不能补救?

很多人以为契税就是按房价乘个固定比例,比如1.5%或者3%,其实大错特错。契税的计算,核心看三点:房屋性质、面积大小、购房套数。
咱们一个个说:
第一,房子是“住宅”还是“非住宅”?
如果是普通住宅,税率有优惠;但如果你买的是公寓、商铺、写字楼这类非住宅性质的房子,对不起,统一按3%起步,上不封顶,有的城市甚至到5%,很多人稀里糊涂买了“商住公寓”,以为便宜划算,结果契税直接翻倍。
第二,面积有没有超过90㎡?
这是影响税率的关键分水岭,在大多数城市(尤其是执行国家统一政策的城市),如果你买的是首套房:
要是是二套房:
而如果是三套及以上,甭管面积多大,基本统一按3%征收。
注意!这里说的“套数”,是以家庭为单位认定的——包括你、配偶、未成年子女名下在全国范围内的房产记录,不是你说“这是我第一次买房”就一定是首套。
第三,所在城市有没有“特殊政策”?
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对二套房的认定更严,有些地方甚至不管面积一律按3%收,而像长沙、成都等城市,在特定区域或时间段还有契税补贴、减免政策,所以千万别照搬网上的通用公式,一定要查你买房所在地的最新税务口径。
假设你在二线城市买了一套总价300万的新房,面积100㎡,是你和爱人名下的第二套房。
有人可能觉得:“哎,才第二套,应该也不贵。”
来,我们算一笔账:
但如果这套房面积是88㎡呢?
税率变成1%,只需交:300万 × 1% =3万元
差价整整3万!就因为多了12㎡?
没错,这就是政策的“临界点效应”,很多开发商不会主动提醒你这一点,销售只会说“户型方正、空间大”,但从不提“多两平米,税多三万”。
更扎心的是,如果你误判了“首套房”资格,本来该交3万的税,结果按3%交了9万——多出来的6万,相当于白送税务局一辆代步电瓶车。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张先生在杭州买了人生第一套房,105㎡,总价420万,他自认为是首套,签合同时也没仔细核对家庭房产登记情况,结果缴税时被告知要按2%交,共8.4万元。
他不服气:“我不是首套吗?”
我们调了不动产登记记录才发现,他老婆五年前在老家买过一套小公寓,虽然早已出售,但系统里没及时更新,导致被认定为“二套”。
后来我们通过提交售房合同、过户凭证等一系列材料,向税务窗口申请复核,最终成功更正为首套,税率降为1.5%,退回了2.1万元。
你看,不是税没法改,而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可以申诉,也不知道证据怎么准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及财政部、税务总局相关配套文件:
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暂不实施上述第二套房优惠政策。
说到底,契税不是小事,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支出,直接影响你的购房成本和现金流,作为专业律师,我给你的建议就三条:
记住一句话:买房是大事,每一分钱都该花得明白。
契税不是交给开发商的“附加费”,它是你和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搞懂它,不只是省钱,更是对自己权益的尊重。
下次你再去办房产证,不妨把这篇文章甩给办事员:“您看,我们是不是该重新核一下?”
新房契税怎么算?算错多掏几万块,这些坑千万别踩!,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终于买到了心仪的新房,满心欢喜准备收房,结果一算契税,脑袋“嗡”地一下:怎么比预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