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税怎么算?别再被一口价忽悠了,搞懂这几点省下几万块!

普法百科35秒前1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经历?看中一套心仪的房子,销售笑眯眯地告诉你:“总价300万,契税一次性包干4.5万,签合同就搞定。”你一听,好像也没多大事,反正都要交,干脆图个省心,可事后一查,发现同样价格的房子,别人只交了3万多……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我是不是被“宰”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契税到底该怎么算?为什么有人交得多、有人交得少?中间差的这几万块,到底是政策漏洞还是信息差?

契税怎么算?别再被一口价忽悠了,搞懂这几点省下几万块!

契税不是“打包价”,它是按规矩一步步算出来的

首先得明白一点:契税不是开发商或中介随便定的“服务费”,它是一项法定税费,由国家规定税率,地方税务部门征收。换句话说,你交多少,是有明文标准的,不是谁一张嘴就能说了算。

那具体怎么算呢?公式其实很简单:

应缴契税 = 房屋计税价格 × 契税税率

看起来简单吧?但关键就在于这两个变量——“计税价格”和“税率”,很多人就是在这两个环节上被绕晕了。


“计税价格”≠成交价?这里面有讲究!

很多人以为,契税是按购房合同上的“成交价”来算的,但现实是——税务部门认可的是“计税价格”,这个价格可能是成交价,也可能是评估价,甚至可能是系统核定的“最低指导价”。

举个例子:
你在某二线城市买了一套二手房,合同写的是280万,但当地税务局有一套房屋评估系统,查了一下,这套房的评估价是300万,那对不起,计税价格按300万算,哪怕你实际只付了280万。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防止“阴阳合同”避税嘛,有些人为了少交税,在合同上写低价,私下再补钱,税务部门为了堵住这个口子,直接以评估价或指导价为准。

别光看合同价,一定要问清楚当地税务部门认可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税率也不是固定9%,它会“看人下菜碟”

说到税率,很多人脱口而出:“不就是1%、1.5%、3%吗?”没错,但你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吗?它主要看你三个条件:

  1. 房屋性质:是普通住宅还是非普通住宅?(面积、容积率、地段都有标准)
  2. 房屋套数:你是首套房、二套房,还是第三套及以上?
  3. 房屋面积:90㎡是个分水岭。

我们拿最常见的新房举例,假设是首套房:

  • 面积 ≤ 90㎡ → 契税1%
  • 面积 > 90㎡ → 契税5%

如果是二套房:

  • 面积 ≤ 90㎡ →1%
  • 面积 > 90㎡ →2%

注意!有些城市对二套房统一按3%收,比如北京、上海的部分区域,所以一定要查本地政策。

至于第三套房或非普通住宅,基本就是3%起,没有优惠。

看到没?同样是300万的房子,首套和二套可能差出四五万的税款,你说这笔账重不重要?


以案说法:张姐差点多交6万契税

张姐去年在杭州买了套改善房,120㎡,总价420万,是她家第二套房,中介告诉她:“二套房统一按3%收,你得交12.6万契税。”

张姐觉得有点贵,但想着“反正都要交”,差点就认了,后来她咨询了朋友介绍的税务师,一查才发现:
杭州对二套房面积超过90㎡的,按2%征收,且这套房属于“普通住宅”标准(容积率、单价都符合)。

张姐只交了4万,省了整整4.2万!

更离谱的是,中介还建议她签“阴阳合同”,把价格写低到350万逃税,张姐果断拒绝——偷税漏税一旦查实,不仅要补税,还得交滞纳金和罚款,严重了还能影响征信甚至坐牢。

你看,懂点政策,不仅能省钱,还能避坑。


法条链接:这些白纸黑字,是你维权的底气

别觉得法律条文枯燥,关键时刻它能护你周全,以下是关于契税的核心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第三条:
    “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的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

  • 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23号):
    明确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者本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面积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征收。

  • 各地实施细则(如《上海市契税征收管理办法》《广东省契税实施办法》等):
    对“普通住宅”认定标准、评估价使用规则等作出细化规定。

全国统一框架,地方灵活执行。所以一定要查你买房所在地的具体政策。


律师总结:契税不是小事,它是你购房成本的重要组成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房产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不懂契税白白多花几万、甚至十几万,有的是被中介误导,有的是图省事直接“打包交”,还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符合优惠政策。

我给你三条硬核建议:

  1. 别轻信“一口价包干”,务必要求对方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完税凭证,核对计税金额和税率。
  2. 主动查询当地政策,尤其是“普通住宅认定标准”和“二套房契税优惠”这类细节,往往藏着省钱空间。
  3. 保留所有交易证据,包括合同、发票、银行流水,万一后续有争议,这些都是你维权的关键。

最后提醒一句:契税虽是一次性缴纳,但它直接影响你的购房总成本。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你真金白银的收益。

买房是大事,别让“不懂”成了你最大的成本,搞懂契税,不只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掌控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心。

契税怎么算?别再被一口价忽悠了,搞懂这几点省下几万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学历证书怎么查?假证横行,一招教你火眼金睛识破真伪!
« 上一篇6分钟前
×
30
2025 10

契税怎么算?别再被一口价忽悠了,搞懂这几点省下几万块!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经历?看中一套心仪的房子,销售笑眯眯地告诉你:“总价300万,契税一次性包干4.5万,签合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