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逾期贷款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袋子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贷款已经逾期,再不还款就要上征信、起诉、爆通讯录……可我根本没贷过款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实话,这类情况我见得太多了,一条看似普通的“...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心跳瞬间加快,手心冒汗——我什么时候借过钱?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别急,先深呼吸,这类“逾期短信贷款”的轰炸式提醒,最近在朋友圈、微信群里频繁出现,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恐慌,生怕自己真“中招”,影响征信、被起诉、甚至被催收上门,但真相往往是:你可能正掉进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我就以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视角,带你拨开迷雾,看清这些短信背后的猫腻,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应对、如何防范、如何维权。
不是所有“逾期短信”都是真的,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群发软件,伪造银行或正规金融平台的名义发送短信,内容极具迷惑性。
“【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消费贷已逾期3天,剩余本金8900元,即将上报央行征信系统,请登录 qiankuan.xxx.com 处理。”
看到这种短信,千万别第一时间点链接!更别慌着打对方留的“客服电话”。
记住几个判断标准:
有些朋友说:“我没申请过,但他们说信息是对的啊!” 这就要警惕一种新型风险——身份信息被盗用贷款。
现实中,有人因丢失身份证、简历泄露、扫码注册不明APP等,导致个人信息流入黑市,不法分子拿你的身份信息,在某些小贷平台完成“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成功骗贷,然后消失无踪。
而平台为了追责,就会向你发送催收短信,甚至威胁诉讼,这时候,你成了“替罪羊”。
这种情况,绝不是你欠钱不还,而是你成了诈骗的受害者。
去年,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来自“某呗金融”的短信:“您有一笔5万元贷款已逾期15天,请尽快处理。” 她当场懵了——自己从没申请过贷款。
但她还是忍不住点开了短信里的链接,按提示输入了身份证和银行卡号,几分钟后,卡里被划走3800元“保证金”,意识到不对时,对方电话已无法接通。
李女士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她的身份信息早在半年前一次求职投递简历时被泄露,嫌疑人用其信息在某网贷平台完成远程开户并借款,平台审核存在漏洞,警方抓获三人,追回部分损失。
但更麻烦的是,这笔贷款在征信报告上留下了“逾期”记录,李女士不得不花三个月时间,跑银行、开证明、提交异议申请,才把信用“洗白”。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刻行动。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你并非“躺着就背锅”:
这意味着:如果你确未申请贷款,却出现在征信中,你不仅有权申诉更正,还可追究平台审核失职的责任。
面对“逾期短信贷款”,我给你的终极建议只有三句话:
第一,别慌,先验证。
不要被情绪牵着走,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是否存在这笔债务。
第二,留痕,保证据。
截图保存所有短信、通话记录、网页链接,必要时录音,这些都可能是未来维权的关键证据。
第三,该举报就举报,该申诉就申诉。
若确认被冒名贷款,立即向涉事平台投诉、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步向央行征信中心提交异议申请。
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为别人的恶意买单,你不是老赖,你是受害者,法律站在你这边。
最后提醒一句:
在这个信息裸奔的时代,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人脸识别,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别让一条短信,毁了你的信用,也别让一次疏忽,变成别人发财的工具。
我是律师老张,陪你守住每一分合法权益,下期我们聊聊:“网贷平台暴力催收,录音有用吗?”敬请期待。
收到逾期短信贷款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袋子,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