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剩余本金XX万元,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启动司法程序。” 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我什么...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正吃着饭、开着会,手机突然“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同钱贷款平台的借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启动法律程序。”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漏了一拍?脑子里瞬间闪过:我借过吗?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更可怕的是,点开链接一看,账户信息、身份证号、借款金额……居然都对得上!
先别急着转账!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今天必须跟你掏心窝子说一句:这类“逾期提醒”短信,八成是诈骗,两成才是真问题,而无论是哪一种,你都需要冷静应对,别让情绪牵着鼻子走。
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逻辑:正规金融机构发逾期通知,从来不会只靠一条短信搞定。
正规流程是什么?
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比如蚂蚁借呗、京东金条、微粒贷等)一旦发现你逾期,会通过多种方式提醒:APP站内信、电话催收、邮件通知,甚至后期会有正式函件邮寄到你预留地址。绝不会一上来就用短信威胁“上征信”“起诉你”。
“同钱贷款”是正规平台吗?
市面上根本没有叫“同钱贷款”的持牌机构,这个名字一听就是仿冒的——名字像“有钱花”“借钱呗”这类正规产品,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凡是名字模糊、查不到备案信息、官网做得像90年代网页的,一律当心!
你的个人信息怎么泄露的?
很多人纳闷:他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电话、甚至身份证后四位?
答案很残酷:你的信息可能已经被黑产买卖了。从网购、社交软件注册、甚至几年前某个小众APP的账号泄露,都可能成为源头,骗子拿这些信息群发“精准诈骗短信”,专挑容易慌的人下手。
别慌,记住这三步,稳住阵脚:
✅第一步:不点链接、不回短信、不打电话给对方留的号码。
所有带链接的短信,尤其是写着“查看详情”“立即还款”的,99%是钓鱼网站,点进去,轻则盗取银行卡信息,重则手机中木马。
✅第二步:自查真实借贷记录。
打开你常用的借贷平台APP——支付宝、微信、银行APP,逐一查看是否有“同钱贷款”相关记录,没有?那就说明你是被冒名了。
✅第三步:主动联系官方渠道核实。
如果你确实有贷款,但不确定是否逾期,直接打该平台的官方客服电话(官网可查),而不是短信里的号码,问清楚:有没有这笔贷款?是否真的逾期?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李女士收到一条“某钱贷”逾期短信,显示她借了8万元,已逾期37天,即将被起诉,短信里还有她的身份证照片和一张“法院传票”链接。
她吓得不行,半夜两点给我打电话,我让她千万别点链接,马上自查所有贷款账户,结果发现:她根本没注册过这个平台。
我们立刻做了三件事:
后来警方查明,这是一个专门伪造贷款平台、批量发送恐吓短信的团伙,利用公民信息实施“心理压制式诈骗”,李女士因为及时止损,没造成损失,但全国已有上千人被骗,有人甚至转了“保证金”几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这意味着:发这种短信的人,已经涉嫌违法甚至犯罪,而你,有权举报、有权追究、有权保护自己。
朋友们,这个时代,信息就是武器,骗子不怕你穷,就怕你慌,他们设计的每一条短信,都是心理学+法律术语的组合拳,目的就是让你在恐慌中失去判断力。
请记住我的三点忠告: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永远站在清醒者这一边。
你不怕事,事才怕你。
—— 一位不愿看到客户被骗的执业律师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正吃着饭、开着会,手机突然“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同钱贷款平台的借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