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袋子

金融债务35秒前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正吃饭,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剩余本金XX万元,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启动司法程序。”

那一刻,心猛地一沉,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念头:我什么时候贷过款?是不是记错了?会不会影响信用?催收电话是不是马上就要打来?甚至开始担心家门口会不会突然贴上法院传票……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袋子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处理过上千起金融纠纷案件的执业律师,我告诉你:这类短信,十有八九是“假逾期、真诈骗”或“信息错配”的陷阱,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帮你理清思路,看清真相,避免被吓住、被套话、被转钱。


先别慌,三步自检判断真假

第一步:回忆自己到底有没有这笔贷款?
认真想一想,最近几个月有没有在银行、正规网贷平台(如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申请过借款?有没有签过合同?有没有收到过放款?如果完全没有印象,那大概率是“冒名贷款”或“信息被盗用”。

第二步:看短信来源是否正规?
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用个人手机号、虚拟号段(8265、170/171开头)、短链接发催收通知,正规通知通常是通过官方App推送、95开头的服务号码(如95588、95533),或带有银行/平台全称的短信签名。

第三步:绝不点击短信里的链接!
很多“逾期短信”会附带一个“立即还款”链接,点进去是个高仿的登录页面,诱导你输入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这是典型的“钓鱼网站”,一旦填写,卡里钱可能瞬间被划走。


如果是真的逾期了,怎么办?

也有人确实是忘了还款,或者因为失业、生病导致暂时还不上,这时候,逃避不是办法,但也不必恐慌,记住这几点:

  1. 主动联系官方客服核实,不要回短信,也不要打短信里留的电话,直接打开你借款的App,或拨打平台官方客服热线。
  2. 说明情况,争取协商,很多平台对短期逾期有“宽限期”,部分还可申请“延期还款”或“分期偿还”,特别是疫情影响期间,国家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对困难群体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3.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包括通话录音、聊天截图、还款凭证,万一后续出现催收骚扰、暴力催收,这些都是维权证据。

以案说法:李女士差点被骗走5万块

去年,我代理了一位李女士的案子,她收到一条“某银行贷款逾期”短信,显示她名下有一笔8万元消费贷已逾期90天,要求立即还款,否则“移交公安机关”,短信里还附了一个链接,写着“一键还款,避免立案”。

李女士吓得不行,因为她确实几年前办过一张信用卡,但一直没怎么用,她点进链接,按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和收到的验证码,结果不到两分钟,手机弹出转账通知——卡里5万元被转走了!

我们介入后发现:根本不存在这笔贷款,所谓的“银行系统”是伪造页面,验证码其实是“转账授权码”,我们立即报警,并向银保监会投诉,最终追回部分损失,但更关键的是,这件事提醒我们:恐惧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绪


法条链接:你的权利有法律撑腰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他人信息。
若有人冒用你的身份信息贷款,属于侵犯姓名权、信用权,你可以依法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如果你的身份证信息被用于注册贷款平台,平台未尽审核义务,也需承担相应责任。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规定:催收不得恐吓、威胁、侮辱,不得向无关第三人透露债务信息,一旦遭遇暴力催收,可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


冷静是最大的武器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慌张,而是怀疑
这个世界,骗子比你想象中更懂心理学——他们用“征信受损”“涉嫌犯罪”“马上起诉”等字眼制造焦虑,就是想让你在慌乱中犯错。

记住我的三句话:

不轻信:凡涉及钱的事,必须多方核实;
不点击:陌生链接一律视为“危险区域”;
不沉默:一旦发现被冒名贷款,立即报警+征信异议+平台投诉三连击。

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是你背后的盾牌,而清醒的头脑,是你最锋利的剑。

下次再收到这种短信,不妨冷笑一声:
“想吓我?门儿都没有。”

——一位陪你守住底线的律师朋友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袋子,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起诉离婚后多久才能调解?调解不成功怎么办?
« 上一篇3分钟前
×
13
2025 10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袋子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正吃饭,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剩...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