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催收短信炸了?逾期被爆通讯录,还能翻身吗?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半夜手机“叮”一声,一看是银行发来的逾期提醒,心猛地一沉;再过两天,亲戚朋友开始问:“你们家是不是有人欠钱?”电话打进来劈头就问:“最近怎么老接到催收电话?”那一刻,脸都绿...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因为一次还款晚了几天,手机突然开始“炸锅”:凌晨三点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再不还钱就联系你爸妈”;第二天上班,微信里跳出“已将你的欠款信息发给全部联系人”的威胁;更离谱的是,连你表姐都莫名其妙打来电话问:“你怎么欠这么多钱?”……
别慌,你不是一个人,现在很多人因为疫情、失业、突发疾病等原因,一时周转不开导致贷款逾期,可真正压垮人的,往往不是那笔钱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精神凌迟”——那些带着羞辱、恐吓、甚至人身攻击的催收短信和电话,它们像幽灵一样缠着你,让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成了“社会渣滓”。
但我想告诉你一句扎心却真实的话:逾期不可怕,违法催收才真要命。
咱们得搞清楚一件事:你确实有还款义务,这点无可推脱,但债权人(或第三方催收机构)也有边界——他们的行为必须合法,一旦越界,哪怕你是欠钱的一方,法律依然站在你这边。
频繁在深夜打电话骚扰你?违法。
把你“欠钱不还”的信息群发给你通讯录里的亲戚朋友?违法。
用“坐牢”“通缉”“上门泼漆”等语言威胁你?违法!
冒充公检法人员催债?这已经涉嫌刑事犯罪!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民法典》关于人格权的保护,也触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的可能构成《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寻衅滋事罪。
我见过太多客户,本来只是经济上有点困难,结果被催收搞得心理崩溃,不敢出门、不敢接电话,甚至产生轻生念头,他们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一句“你没错,有人欺负你,我帮你扛”。
这时候该怎么办?
第一,保存证据,所有短信、录音、微信记录,哪怕看起来像垃圾信息,也千万别删,这是将来维权的关键。
第二,明确回应,你可以发一条正式回复:“本人确认存在债务,正在积极筹款解决,请停止对我亲友的骚扰及不当催收行为,否则将依法追责。”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你划清底线的法律声明。
第三,主动沟通,如果实在还不上,别躲,联系平台协商分期、展期或个性化还款方案,很多金融机构其实是愿意谈的,毕竟他们也不想走诉讼程序。
第四,必要时报警或投诉,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安机关举报违法催收行为,合法的催收只能针对你本人,不能羞辱、不能恐吓、不能泄露隐私。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一位年轻妈妈小林因产后抑郁辞职,信用卡逾期两万多元,随后,她每天收到十几条来自“外包催收公司”的短信:“你老公知道你在外面欠钱养小白脸吗?”“孩子幼儿园老师已经收到通知了”,更过分的是,她的婆婆突然接到电话:“你儿媳网贷百万,赶紧让她还钱!” 小林几近崩溃,一度想跳楼。
后来她找到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指导她收集证据,并向当地银保监局和公安报案,经查,该催收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客户通讯录并进行群呼恐吓,已被立案调查,相关责任人被行政拘留,银行更换了催收方,并与小林达成了三年分期还款协议,她说:“原来我不是坏人,我只是倒霉而已。”
这个案子让我深深明白:法律的意义,不只是惩罚违约,更是守护一个人最后的尊严。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逾期不是原罪,软弱才是危险的开始。
在这个信用社会里,谁都有可能跌倒一次,但真正的成熟,是跌倒后还能抬头挺胸地面对问题。
你要相信,法律不会因为你暂时没钱就抛弃你,但它也不会容忍任何人打着“催债”的旗号践踏你的尊严。
如果你正被恶意催收折磨,你有权安静地生活,有权保留最后一丝体面。
拿起手机,录下每一条恶语,找个专业的法律人士,站到规则背后去。
一声“我要告你”,比一万次道歉更有力量。
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永远是你沉默却坚定的后盾。
贷款逾期被爆通讯录?收到恐吓短信怎么办,还能翻身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因为一次还款晚了几天,手机突然开始“炸锅”:凌晨三点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再不还...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