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工资怎么算?少发一毛钱都不行,你的每分钟都值钱!
下班打卡后,老板说“今天干得不错,月底多给你加五十”;或者更离谱的,“这个月人手紧,你多上了三小时班,但按公司规定不算加班”。 一听这话,是不是心里咯噔一下?明明按时上下班、打卡记录清清楚楚,怎么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月底对账单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我明明上了30个小时的班,怎么工资只按28小时算?”或者更离谱,“周末加班了三小时,老板说这叫‘自愿奉献’,没加班费?”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计时工资”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个明白,不是谁说了算,而是法律说了算!
先说点实在的:计你喜欢按时打卡上班、靠小时吃饭的人,计时工资就是你的“命根子”,它不像月薪那样固定,也不像提成那样看运气,它是实打实的“干多少活,拿多少钱”,但问题也出在这儿——怎么算?按什么标准算?节假日算不算?超时算不算?这些细节一旦被模糊处理,吃亏的往往是你。
第一步:确定你的小时工资基数
这个数不是随便定的,根据法律规定,小时工资 = 月工资标准 ÷ 月计薪天数,注意啊,这里的“月计薪天数”可不是30天或31天,而是国家规定的75天(全年365天减去104个双休日,再除以12个月),比如你月薪6525元,那你的小时工资就是:
6525 ÷ 21.75 = 300元/小时。
第二步:区分工作时间类型
第三步:核对考勤记录和工资条
很多公司玩猫腻,就在考勤上动手脚——刷了卡不算、系统延迟、手动删记录……所以你一定要养成习惯:每月发工资前,拿着自己的打卡记录、排班表、加班申请单,一项项对,差一个小时,就得问清楚。
记住一句话:工资可以晚发,但一分都不能少算。
我之前代理过一个案子,特别典型,当事人小李在一家连锁奶茶店做兼职,合同写的是25元/小时,每周最多上30小时,结果国庆假期店里忙,他连着三天每天多干3小时,结果工资单上根本没有体现“3倍工资”。
他去找店长,对方说:“你是兼职,没有加班费。”小李气不过,找到我们,我们调取了他的排班表、打卡记录、门店监控视频,还收集了其他员工的证言,证明他确实在法定节日期间工作。
最后法院判了:虽然小李是兼职,但只要存在实际用工关系,就受《劳动合同法》保护,公司不仅要补发三倍工资,还得额外支付赔偿金,总共三千多块,不多,但意义重大——它告诉所有劳动者:别怕,法律站在你这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但请注意:不支付经济补偿 ≠ 不付加班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规定:
小时工资标准应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底线,比如北京2024年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是26.4元,如果你 hourly pay 比这低,那就是违法。
计时工资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很多人觉得“我又不是正式工”“我只是打个零工”,就忍气吞声,可你要知道,只要你付出了劳动,创造了价值,你就该拿到应得的回报。
别怕麻烦,别怕得罪人,从现在开始: ✅ 保存好每一次打卡记录; ✅ 加班前尽量留下书面或聊天证据; ✅ 工资不对,第一时间沟通并保留记录; ✅ 实在谈不拢,果断申请劳动仲裁——时效一年,错过就真的没了。
法律不会替你喊冤,但它永远为你撑腰。
你流的每一滴汗,都不该被轻易抹去。
计时工资怎么算?答案不在老板嘴里,而在法条里,也在你手里。
——我是张律,一个专治“工资不对劲”的律师,下期咱们聊“离职证明被卡怎么办”,记得来看。
计时工资怎么算?少发一毛钱都得掰扯清楚!,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月底对账单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我明明上了30个小时的班,怎么工资只按28小时算?”或...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