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剩余本金XX万元,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启动司法程序。” 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我什么...
你有没有突然在某个深夜,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手心出汗?脑子里迅速闪过:我什么时候贷过款?难道身份被盗用了?还是真有这么一笔钱忘了还?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很多人因为一条短信就陷入恐慌,甚至稀里糊涂地转账“还款”,结果掉进更大的骗局,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到底该怎么办?是真是假?背后藏着哪些坑?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步,千万别慌着点链接、打电话或转账!
正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催收时,必须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银保监会的相关规定,他们不会通过一条孤零零的短信就威胁你“上黑名单”“马上起诉”,更不会让你扫码付款、加微信联系或者向个人账户转账。
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快速判断:
如果你确实记不清自己有没有贷款,最靠谱的方式是——查征信。
每人每年有两次免费查询机会,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云闪付”App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里面会清清楚楚列出你名下的所有信贷记录:哪家银行、什么产品、当前状态是正常还是逾期。
如果征信报告里压根没有这笔贷款,那基本可以确定:你被冒名贷款了,或者是遭遇了“伪催收”。
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还款,而是报警+投诉!
我最近代理的一个案子特别典型,当事人王女士收到一条“某安普惠贷款逾期”的短信,吓得不行,她没贷过款,但担心是不是身份信息泄露了,于是她按照短信里的电话打了过去,对方自称“客服”,说可以“协助解除风险”,只要交800元“认证金”就能撤销记录。
王女士转了钱后,对方又说系统异常,需要再转2000元解冻……就这样一步步被套走近万元,等她意识到不对劲时,对方早已拉黑失联。
这叫“反向诈骗”——利用你害怕影响征信的心理,假装帮你解决问题,实则骗钱。
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先交钱的“客服”,99.9%都是骗子。
2022年,李先生突然发现自己无法申请房贷,银行告知他名下有一笔网络小额贷款已逾期两年,可他自己从未申请过,经调查发现,一家非持牌网贷平台利用其身份证照片和人脸识别视频(此前曾在某兼职平台泄露)完成了“线上签约”。
李先生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平台停止侵权、消除不良征信记录并赔偿精神损失,最终法院认定:该平台未履行审慎审核义务,在无充分验证情况下放款,构成对李先生姓名权、信用权的侵害,判决平台删除记录并赔偿8000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贷款合同上有你的名字和身份信息,也不代表你就必须承担责任,关键在于——签署过程是否真实、自愿、合法。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你在面对不公时最有力的武器。
朋友们,现代社会节奏快,信息杂乱,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诈骗的目标,但请相信:法律永远站在真相这一边。
当你收到“贷款逾期”短信时,请务必做到三步:
不要因为一条短信就自我怀疑,更不要因恐惧而做出错误决定,你的信用值得被尊重,你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作为律师,我想说: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来自于“赶紧还钱息事宁人”,而是来自于你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也知道法律会如何保护你。
下次再收到那种吓人的短信——
不妨冷笑一声:
“想拿我的名字赚钱?问过我了吗?”
拿起手机,截图,举报,走起维权路。
你,比你以为的更有力量。
你有没有突然在某个深夜,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