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剩余本金XX万元,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启动司法程序。” 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我什么...
最近好几位朋友私信我,说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连续逾期15天,剩余本金XX万元,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启动法律程序。”紧接着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生怕影响信用、被起诉、甚至家里被上门催收。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执业十多年、专攻金融与消费者权益领域的律师,我得告诉你:这类短信,八成是“诈”不是“债”。

今天我就掰开揉碎讲清楚:怎么一眼看穿真假逾期通知?遇到真逾期怎么办?哪些操作能救你于水火之中,又有哪些“神操作”会让你越陷越深?
先说重点:正规金融机构发来的逾期提醒,从来不会只靠一条短信吓人。
真正的贷款机构,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你逾期后会有一套完整流程:先是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或APP推送,接着会有客服电话沟通,随后寄送书面催收函,最后才可能进入法务阶段,而那些让你“立刻转账至私人账户”“扫码还款免罚息”“不还就爆通讯录”的短信,基本可以判定为——诈骗!
教你三招快速识别:
记住一句话:所有让你恐慌、着急、马上打钱的操作,都是冲着你的钱包来的。
如果你确实借了钱,最近手头紧没还上,也收到了正规平台的逾期通知,那更要冷静,作为过来人,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慌乱做出错误决定,结果雪上加霜。
第一招:主动联系,争取“宽限期”
大多数正规平台对首次轻微逾期(3-7天)是有人性化处理空间的,你主动打电话说明情况,比如失业、生病、家庭变故,很多平台愿意给你3-15天宽限期,不计罚息,也不上报征信。
第二招:协商分期,避免“滚雪球”
如果实在还不上,别躲!躲只会让催收升级,直接申请“个性化分期”或“债务重组”,把大额欠款拆成小月供,有些平台甚至支持“停息挂账”,虽然不能免本,但至少不再利滚利。
第三招:保留证据,防“暴力催收”反噬
一旦开始被催收,无论是电话、短信还是所谓“法务通知”,全部录音、截图、保存记录,如果对方威胁“上门泼漆”“发你裸照”“告诉老板”,立刻报警!这已经涉嫌违法。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收到一条“某安普惠贷款逾期”短信,显示她欠款7.8万,附了一个二维码让她扫码还款,她本来没当回事,但第二天接到“客服”电话,对方准确说出她的身份证号和住址,还发来一份盖着红章的“法院执行通知书”截图。
李女士慌了,扫码后跳转到一个长得像官网的页面,输入银行卡和验证码后,卡里8万元瞬间被转走,等她反应过来报警,钱早已层层转移。
后来我们调取证据发现:所谓的“某安普惠”根本没给她授信过,那个网站是高仿的钓鱼页面,验证码其实是转账授权,最终警方以“冒充金融机构实施诈骗”立案,但钱追回的可能性极低。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痛心——一个人的恐惧,就是骗子的突破口。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三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解除合同。
→ 说明:逾期不是立刻就能起诉,必须走程序。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那些精准喊出你名字、身份证的“催收”,很可能非法获取了你的数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 假冒贷款机构骗钱,就是刑事犯罪!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禁止恐吓、侮辱、骚扰第三方等暴力催收行为。
→ 对方要是敢爆你通讯录,你就敢告他!
朋友们,金融时代,信用是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但情绪才是骗子最想攻破的防线。
当你收到“贷款逾期”短信时,请记住我的三句话: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陷阱,但只要你保持清醒、懂得求助、敢于维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我是律师老陈,专注帮你避开那些藏在生活里的“法律坑”,下期我们聊聊:征信花了还能修复吗?市面上的“洗白服务”到底靠不靠谱?
记得,你不怕麻烦,麻烦才怕你。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好几位朋友私信我,说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连续逾期15天,剩...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