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担保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破局?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为他人提供的担保贷款已逾期,请尽快处理,否则将影响您的征信。” 一瞬间心跳加速,冷汗直冒——我啥时候给别人担保了?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这到底是银行系统出错,...
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刷手机的时候,冷不丁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手一抖差点把手机扔了?别急,先深呼吸,这条短信,可能比你以为的要复杂得多。
我干律师这行十几年,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乱了阵脚——有人连夜转账生怕上黑名单,有人吓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更有人被诱导进了诈骗陷阱,越陷越深,今天咱就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法条堆砌,咱就唠点实在的: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到底该怎么办?哪些是真?哪些是坑?又该怎么保护自己?
咱们得学会“验真伪”。
现在市面上正规金融机构发的催收短信,基本都有统一格式:带机构全称、贷款合同编号、具体逾期金额、官方客服电话,还会有明确的还款指引,最关键的一点——不会用恐吓性语言,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把你照片发朋友圈”这种话,一听就是假的!
真正让你心慌的,往往是那些模糊不清的信息:“尊敬的用户”“您的借款”“即将起诉”……连你是谁、借了啥、在哪借的都说不明白,还催你还钱?这不是催收,这是钓鱼。
一定要查证。
别信短信里的链接!99%的仿冒网站都藏在那种乱七八糟的短网址里,正确的做法是: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常见:你确实借过,但最近经济紧张,真的逾期了,这时候怎么办?
记住四个字:主动沟通。
很多借款人怕催收,干脆躲着不接电话、不看短信,结果雪球越滚越大,正规平台最怕的不是你还不起,而是你“失联”,只要你主动联系,说明困难,大多数机构愿意协商延期、分期甚至减免部分罚息,法律也支持“善意协商”,关键是你得表现出诚意。
以案说法:一条短信,差点让她倾家荡产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40多岁,普通上班族,某天她收到一条短信:“您在‘众信贷’平台的5万元贷款已逾期90天,即将移交法院执行,名下房产将被查封。”短信里附了个链接,写着“立即还款免诉”。
李女士心里一紧——她确实几年前借过网贷,但早就还清了,可看到“房产查封”,她慌了,点开链接,输入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准备还款“自证清白”,就在她要输验证码时,女儿发现了异常:这个APP界面和她平时用的根本不一样。
她们找到我,我们一查,“众信贷”根本不在银保监会备案名单里,所谓的“还款页面”是个高仿网站,专门套取个人信息,我们立刻报警,同时向通信管理局举报该号码群发欺诈信息,后来查明,这是个典型的“假冒催收”诈骗团伙,专挑有网贷记录的人下手。
李女士庆幸没转钱,但她告诉我:“那一晚上,我梦见房子没了,孩子上学都没钱,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你看,一条短信,不只是骚扰,它能摧毁一个人的心理防线。
法条链接:这些法律武器你得知道
《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非法获取你信息并发送催收短信,涉嫌侵权。
《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从重处罚。
→ 假冒贷款平台骗取钱财,构成诈骗罪。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明确禁止暴力催收、虚假陈述、骚扰无关人员等行为。
→ 正规催收必须合规,否则可投诉至互金协会。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你的贷款信息被泄露用于精准诈骗?追责有据。
律师总结:冷静是最大的防御,知情是最强的武器
说到底,收到“贷款逾期”短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了判断力。
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那笔欠款本身,而是你在慌乱中做出的错误决定。
我的建议很简单:
✅ 别点链接、别回短信、别怕威胁;
✅ 查账户、打电话、留证据;
✅ 真逾期了,主动谈;被诈骗了,马上报;
✅ 合法的债务受法律保护,但违法的催收,你也完全有权说“不”。
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但法律永远站在理性那一边。
你不必做法律专家,但你要学会——在风暴来临时,稳住自己。
毕竟,守护好自己的钱包和心境,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破局?,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刷手机的时候,冷不丁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