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贷款逾期了,短信天天催?别慌,先搞懂这3件事!
手机一震,又是农商银行发来的“温馨提醒”——“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一开始可能不当回事,觉得晚几天也没啥大不了,可等第二天、第三天、第七天……短信一条接一条,语气越来越严肃...
“尊敬的农户您好,您在我行申请的农业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被依法追偿。”
一看到这种消息,心里咯噔一下,手心冒汗,饭都吃不下,尤其是靠天吃饭的农民朋友,遇上干旱、洪涝、猪价暴跌,收成不好,还贷压力陡增,这时候再收到银行的催收短信,真是压得喘不过气。
但我想告诉你:别急着自责,也别慌着凑钱打款,更别选择逃避。
农业贷款逾期不是世界末日,关键是你得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才对。
要明白一件事:贷款逾期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也不知道银行能走到哪一步。
很多人一接到催收短信,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要坐牢了”“会不会把我的地收走?”其实这些担心大可不必,银行发短信,大多数是提醒+施压手段,目的是让你尽快还款,而不是立马翻脸走法律程序。
我接触过不少农户,有人因为一场冰雹导致果园绝收,贷款还不上;也有人因疫情运输中断,养的鸡卖不出去,现金流断裂,他们一开始都吓得不敢接电话,躲着不见人,结果反而让事情越拖越严重。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主动沟通,坦诚困难,争取协商空间。
你可以这么做:
第一时间联系贷款银行或金融机构,说明你目前的实际困难,比如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突变等,并提供相关证明(如村委会出具的灾情证明、养殖损失清单等),很多银行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是可以申请展期、延期还本、调整还款计划的。
不要忽视任何一条催收信息,哪怕你现在真的没钱,也要回复一句:“正在筹款,请求宽限。” 这样做至少表明你有还款意愿,不会被轻易认定为“恶意拖欠”。
警惕非正规催收手段,如果对方发来的短信带有威胁性语言,上门锁门”“抓人”“曝光全家信息”,那这就是违规催收了,根据规定,催收必须合法文明,不得骚扰、恐吓、侮辱借款人。
保护好自己的征信记录,短期逾期影响有限,但如果超过90天,就会上报征信系统,变成“不良信用”,以后想再贷款、办补贴、甚至孩子上学政审都可能受影响,所以能协商就尽量协商,避免硬性违约。
以案说法:老张的养猪场风波
老张是湖南某县的养猪大户,2022年向当地农商行申请了50万元农业贷款,用于扩建猪舍和购买仔猪,没想到年底猪价断崖式下跌,加上非洲猪瘟防控成本上升,一年下来亏损严重,贷款连续逾期4个月。
银行开始频繁发送催收短信,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老张吓得把手机关机,也不敢去镇上赶集,生怕遇见银行的人,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律师普法宣传,他才鼓起勇气咨询。
后来,在律师协助下,老张整理了全年销售账目、疫病防控支出、市场价格波动数据,并由村委会出具了经营困难证明,他主动找到银行信贷经理,提交材料,申请延期6个月还本,期间只付利息。
银行核实情况后,认为属实,最终同意了他的展期请求,半年后,猪价回暖,老张家顺利还清贷款,信用记录也没留下“污点”。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诚实面对问题,比逃避更有力量。
法条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对受自然灾害、疫情等影响较大的涉农主体,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展期、续贷等方式给予支持。
律师总结:
农业贷款的本质,是国家扶持乡村振兴、助力农民致富的金融工具,而不是压在肩上的“债务炸弹”,当你因为不可抗力导致还款困难时,—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逾期不可怕,失联最危险;沟通是钥匙,证据是底气。
银行不怕你穷,就怕你“消失”,只要你主动说明情况,拿出诚意,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愿意给你一个缓冲期,千万别因为一条催收短信就乱了阵脚,更不要轻信所谓“内部渠道帮你销债”的骗局。
作为深耕农村金融多年的法律从业者,我想说:法律从不惩罚努力生活的人。
哪怕眼下风雨交加,只要方向对了,路就不会白走,挺住, farmer兄弟,春天总会来的。
“尊敬的农户您好,您在我行申请的农业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被依法追偿。” 一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