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贷款逾期却收到催收短信?别慌!可能是错位信息在作祟

金融债务33秒前1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的短信,吓得你瞬间心跳加速,赶紧翻银行App、查征信报告,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没这笔贷款,还款记录也清清楚楚,一分不差。

这时候,你是直接删掉当骚扰信息处理?还是越想越怕,怀疑身份被盗用了?

没贷款逾期却收到催收短信?别慌!可能是错位信息在作祟

作为从业十多年、经手过上千起金融纠纷案件的律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种情况,远比你想象的更常见,也更值得警惕。


为什么没贷款也会收到“催收短信”?

别急着报警,先冷静分析,这类“乌龙”短信通常来自以下几个渠道:

  1. 号码被冒用或误绑
    某些网贷平台在放款时审核不严,可能有人用你的手机号注册了账户,但身份证是别人的,一旦那人逾期,催收系统就会自动向绑定的手机号发送提醒——而你,就成了“替罪羊”。

  2. 平台系统错误或数据错配
    大数据时代,信息流转极快,但也容易出错,比如某平台在导入用户数据时发生技术故障,导致A的信息发给了B,你就成了那个倒霉的“B”。

  3. 第三方催收公司操作不当
    很多正规金融机构会把逾期账务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这些公司为了效率,常采用“群发+AI外呼”模式,一旦信息源有偏差,无辜者就容易被波及。

  4. 恶意诈骗,诱导点击链接
    更危险的情况是:这根本不是什么“误发”,而是骗子伪造官方短信,附带钓鱼链接,点进去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银行卡被转空。


收到这类短信,三步应对法

我经常跟客户说:“情绪稳定是维权的第一步。”面对这种“无妄之灾”,记住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别点链接,别回电话
凡是带短链接、诱导你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的短信,一律视为高风险,哪怕看着像银行发的,也要通过官方客服核实。

第二步:保存证据,截图留痕发送号码、时间全部截图保存,如果后续涉及投诉或诉讼,这些都是关键证据。

第三步:主动出击,要求澄清
如果是知名平台(如借呗、京东金条等)发来的,直接拨打其官方客服,说明情况,要求核查并删除错误关联信息,必要时可要求出具书面澄清函。


以案说法|她没借钱却被催收半年,最后靠一张截图赢了官司

我曾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例:杭州的李女士连续半年收到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短信,内容写着“您的贷款已逾期90天”,她从未申请过该平台贷款,起初以为是诈骗,就没理会,直到有一天,她去银行办房贷,被告知征信有“疑似逾期记录”,这才慌了。

我们介入后,第一时间调取了她的征信报告,发现并无实际逾期,但该金融公司在内部系统中将另一名同名同姓用户的贷款错误关联到了她的手机号上,经过三次正式函告和一次行政投诉,最终该公司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

这个案子的关键胜诉点,就是李女士一直保留着所有短信截图和通话录音——证据链完整,才能让对方无可辩驳


法条链接|你的权利,法律早就写好了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处理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如果你因他人错误信息被骚扰,有权要求涉事机构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律师总结|沉默不是金,维权才是盾

这个时代,我们的手机号就像另一张“身份证”,一旦被错误绑定,就可能陷入“被贷款”“被逾期”的荒诞困境,但请记住:
你没有义务为别人的错误买单,更不该在沉默中承受焦虑与污名。

遇到类似情况,不要羞于发声,也不要觉得“小事一桩懒得折腾”,每一次理性维权,不仅是为自己正名,也是在推动整个信用体系更加透明、公正。

下次再收到那种“你已逾期”的短信?先深呼吸,然后拿出手机——截图、取证、联系官方,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站在你这一边。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来自“我没犯错”,而是“我敢捍卫对的权利”。

贷款逾期却收到催收短信?别慌!可能是错位信息在作祟,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男人离婚后多久释怀正常?律师教你用法律加速情感恢复
« 上一篇5分钟前
×
16
2025 10

没贷款逾期却收到催收短信?别慌!可能是错位信息在作祟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的短信,吓得你瞬间心跳加速,赶紧翻银行App...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