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借钱却收到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信用绑架在作祟

金融债务35秒前2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银行或贷款平台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你一头雾水:我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啊?最近连信用卡都没刷过,怎么就“欠钱”了?

没借钱却收到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信用绑架在作祟

更可怕的是,第二天你去查个人征信报告,发现名下真多了一笔自己完全不知情的贷款记录,这时候,焦虑、愤怒、无助一股脑涌上来:我的身份是不是被盗用了?我的征信会不会被毁?这锅到底该谁来背?

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清楚:为什么你没贷款却收到逾期短信?背后可能藏着哪些陷阱?又该如何自救?


为什么会“被贷款”?真相可能比你想的更复杂

首先明确一点:如果你确实没有签署任何贷款合同、没有授权人脸识别、没有提供身份证原件给他人使用,却莫名背上贷款,那极大概率是遭遇了“冒名贷款”或“身份信息被盗用”。

常见套路有几种:

  1. 熟人作案:亲戚朋友拿着你的身份证复印件,通过某些非正规渠道办理贷款;
  2. 中介骗贷:你曾为办信用卡或提额,把资料交给所谓“金融顾问”,结果对方私自拿去申请网贷
  3. 黑产盗用:个人信息在暗网被买卖,骗子用你的名字注册账户、申请小额贷款;
  4. 平台审核失职:某些网贷平台风控形同虚设,仅凭一张身份证照片和人脸识别视频(可能是伪造的)就放款。

这些情况看似离谱,但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小额消费贷、信用贷平台为了冲业绩,审核流程松懈,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第一步做什么?稳住情绪,立即行动!

一旦发现“被贷款”,千万别干两件事:
❌ 别直接打钱还款,你以为是在止损,其实等于“默认债务”;
❌ 别置之不理,以为不是你借的就没事——逾期会上征信,催收会找上门,甚至可能被告上法庭。

正确的应对步骤如下:

  1. 保存证据:截图所有短信、电话记录、APP通知,越完整越好;
  2. 查征信报告: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征信中心”APP,下载个人信用报告,确认是否存在异常贷款记录;
  3. 联系放贷机构:拨打客服电话,说明情况,要求暂停催收,并申请“异议处理”;
  4. 报警立案:带上身份证、征信报告、通信记录等材料去派出所报案,拿到《受案回执》至关重要;
  5. 提交异议申请:向征信中心提交“信息错误异议申请”,附上警方回执和相关证明;
  6. 律师介入:若涉及金额较大或对方拒不纠正,及时委托专业律师发函或提起诉讼。

记住一句话:你不需要为从未发生的债务买单,但你必须主动维权才能摆脱困境。


以案说法:她睡醒发现自己“欠了8万”,最后靠一张照片翻盘

张女士是位普通上班族,某天早上醒来,接连收到三条来自不同网贷平台的逾期提醒,总金额近8万元,她懵了,自己从没注册过这些平台。

她第一时间打了客服电话,对方坚称“借款时完成了人脸识别和实名认证”,她赶紧查征信,果然多了三笔贷款记录,且均已逾期两个月。

张女士没有慌,她做了三件事:

  • 调取当天凌晨的手机登录记录,发现有人通过陌生设备登录她的某社交账号;
  • 向运营商调取那几天的通话基站位置,证明自己当时在外地出差,不可能在现场操作;
  • 报警后,警方通过IP地址锁定了一名曾借用她身份证复印件的朋友李某。

警方认定李某利用张女士的身份信息伪造人脸验证视频进行贷款,构成诈骗罪,三家平台也撤销了她的贷款记录,并删除不良征信。

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她没有沉默,而是用技术手段还原了真相。


法条链接:法律站在你这边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下条款是你维权的重要依据:

  • 《民法典》第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刑法》第280条之一:盗用、冒用他人身份,情节严重的,构成“盗用身份证件罪”,最高可处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在20日内核查处理。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18条: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应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因审核不严导致用户被冒名贷款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也就是说,平台不能一句“我们完成了人脸识别”就推卸责任——他们有义务确保验证过程真实有效。


律师总结:你的信用,值得被认真对待

作为执业多年的民事与金融法律律师,我想告诉你: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的身份越来越“轻”,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一段人脸视频,就可能被拼凑成一个虚假的“你”,而一旦信用受损,买房、买车、孩子上学都可能受影响。

请务必做到三点:

  1. 管好自己的证件:不要随意出借身份证、银行卡,哪怕是对熟人;
  2. 定期查征信:每年至少查一次征信报告,就像体检一样重要;
  3. 遇事不怂,果断维权:法律不会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不会让无辜者背黑锅。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真正的信用,不只是银行评分里的数字,更是你面对不公时敢于说“不”的勇气。

你没借的钱,一分都不该还。
你的名字,不该成为别人违法的工具。
你的生活,值得清清白白地继续向前。


本文由资深执业律师撰写,内容原创,仅供参考,具体案件请结合实际情况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没借钱却收到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信用绑架在作祟,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车辆逾期哪里处理?逾期后如何避免法律纠纷?
« 上一篇2分钟前
×
14
2025 10

没借钱却收到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信用绑架在作祟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银行或贷款平台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