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假不是求恩赐,而是你的正当权利
大学怎么请假?突发状况咋办?老师不批怎么办?一文讲透学生权益与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发烧到39度,第二天还有早八的课;家里突然有急事必须赶回去处理,可导员说“没提前申请不能批”;实习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身体不舒服,却在微信里发了三条撤回,最后憋出一句:“领导,我今天可能……不太舒服,能不能请个假?”说完自己都觉得心虚,像做错事的小学生。
向领导请假这件事,从来不是低声下气地“求批准”,而是一场关于责任、沟通与职业素养的微型谈判,它考验的,是你如何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合理主张自己的权利,用对方式,不仅假能顺利批下来,还能让领导觉得你靠谱、有分寸。
怎么请,才算“专业请”?
别等到临上班前一小时才说,提前沟通是基本礼貌,如果你明早要去看病,今晚七点就该发消息,而不是早上八点发“领导我堵车了,可能晚到”,突发情况另当别论,但可预见的事,拖延就是不负责。
结构要清晰,建议采用“三段式”表达法:
你看,这样一句话发出去,既表达了需求,又体现了责任感,领导一看:这人虽然请假,但心里有团队、有工作,批得自然痛快。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语气别太卑微,也别太强硬,别用“您看行吗?”“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您”这种过度谦卑的话,显得底气不足;也别用“我明天不来啊”这种通知式口吻,那是挑战管理权威,中性、理性、有温度,才是职场沟通的黄金标准。
请假不是认错,是履行程序,你交了社保、有年假、有病假权利,这不是“施舍”,而是法律赋予你的正当权益,只要合规、合情、合理,你就该理直气壮地请。
以案说法:一次“被拒”的病假,暴露了多少沟通漏洞
我曾代理过一位客户小陈,互联网公司程序员,某天凌晨突发急性肠胃炎,医院开了病假单,他早上九点发微信给直属领导:“领导我病了,请个假。”领导回复:“知道了。”结果月底绩效考评,他被扣了分,理由是“未履行正式请假流程,影响团队协作”。
小陈很委屈,觉得我都说了生病,你还想怎样?但问题出在哪?第一,他没提供病历或证明;第二,没说明工作交接情况;第三,公司制度明确要求通过OA系统提交申请,他却只用微信口头告知。
后来我们协助他申诉,调取了医院记录、聊天截图,并补充了当日工作交接邮件,最终公司纠正了考核结果,但这个案例提醒我们:情感上的“我知道你病了”不等于制度上的“你已完成请假”,程序正义,往往比情绪共鸣更重要。
法条链接:这些权利,写在白纸黑字里
根据《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明确,职工因病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病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且应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病假工资(具体比例依地方规定有所不同)。
换句话说,只要你依法提供医疗证明、履行必要程序,你的请假不仅是合理的,更是受法律保护的。
律师总结:请假,是权利,也是修养
很多人把请假当成一件“亏欠公司”的事,其实不然,你按时打卡、完成任务、缴税纳金,早就为这份假期付出了对价,真正专业的职场人,从不羞于请假,但一定会好好请假。
下次开口前,记住三句话:
✅ 我有权利休息,但必须走程序;
✅ 我可以暂时离开岗位,但责任不能离岗;
✅ 我不是在请求原谅,而是在进行一次负责任的职业沟通。
请假,请得体面,才能走得安心,毕竟,一个懂得善待自己的员工,才更有可能长久地照亮一家公司。
请假不是求恩典,而是讲规矩——向领导请假,这样说才体面又有效,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身体不舒服,却在微信里发了三条撤回,最后憋出一句:“领导,我今天可能……不太舒服,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