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逾期被催收了怎么办?短信轰炸能停吗?还能协商吗?
最近接到好几个朋友的电话,语气里都带着慌:“律师,我房贷断了两个月,天天收到银行发来的‘最后警告’短信,说要起诉、要拍卖房子,搞得我晚上睡不着……这事儿到底能不能缓一缓?还有没有转圜余地?” 说...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就因为上个月手头紧,房贷、车贷或者网贷晚还了几天,手机突然像被盯上了一样——凌晨三点,一条“再不还款,将上门催收”的短信闪进来;上班开会时,又蹦出一句“已将你列入失信名单,子女入学受影响”,一条接一条,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像是有人拿着你的手机号在做“群发实验”。
别慌,你不是一个人。
现在很多人不是不想还,而是暂时周转不开,可问题是,银行或平台逾期提醒可以理解,但那些带着威胁、恐吓甚至人身攻击的“爆通讯录式”短信,真的合法吗?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让这些骚扰停下来?
我就以一个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贷款逾期后,怎么合理应对催收短信,既保护自己的权益,又避免情绪被拖垮。
不是所有催收短信都该被拉黑,银行、正规金融机构发来的还款提示、利息说明、宽限期告知,属于正常履约提醒,这是他们的权利。
但如果你收到的是以下类型的短信,就要警惕了:
这类信息,已经超出了“催收”的范畴,涉嫌侵犯你的人格权、隐私权,甚至可能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威胁、恐吓他人”。
记住一句话:你可以被催款,但不能被羞辱。
面对频繁骚扰,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关机、换号、拉黑,但这治标不治本,真正有效的办法,是用法律思维+沟通策略双管齐下。
别急着删短信!每一条带有威胁、泄露你个人信息、骚扰你亲友的内容,都要截图保存,包括:
这些将来都可能成为你维权的关键证据。
很多平台外包催收公司,图的就是你怕事、沉默,你越不回应,他们越得寸进尺。
建议你主动通过邮件、平台客服系统或书面函件(最好用EMS寄出)发送一份《停止侵权行为告知函》,核心意思明确:
“本人确认存在债务,正在积极筹款处理,但贵方委托的催收人员通过短信方式多次发送含有威胁、泄露隐私、骚扰第三方的内容,已严重干扰本人正常生活,现正式要求立即停止此类违法行为,否则将依法提起诉讼并追究法律责任。”
语气不必激烈,但立场必须坚定,这一招,往往能让对方收敛。
如果对方无视你的警告,继续轰炸,那就别客气了。
你可以:
我去年代理的一个案子,当事人被网贷平台催收短信骚扰长达两个月,连孩子幼儿园老师都收到了“妈妈是老赖”的匿名消息,最后我们起诉,法院判平台赔偿8000元精神损失,并公开道歉,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告诉所有人:尊严,值得被守护。
我的客户李女士,35岁,事业单位员工,因父亲重病,她在某网贷平台借款8万元应急,后期因收入中断逾期47天。
原本只是正常提醒,但两周后,她开始收到大量来自不同号码的短信:“你单位领导已经知道了”“你女儿班里家长群马上就会传开”,更过分的是,她发现母亲手机里也有催收电话记录。
她一度失眠、焦虑,甚至萌生轻生念头,后来找到我,我们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向当地金融办投诉,并向法院提起人格权纠纷诉讼。
法院认定催收公司行为超出合理范围,构成对原告隐私权和人格尊严的侵害,判决平台方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6000元,并书面致歉。
这个案子的意义不在赔偿金额,而在于它确立了一个规则:催收不能突破法律和人性的底线。
我想说的是: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社会文明的进步,恰恰体现在——即使你暂时跌倒,也不该被踩在脚下羞辱。
面对贷款逾期,我们倡导的是:
坦诚沟通、积极协商、依法履约。
而不是用恐惧和羞辱来逼人就范。
如果你正在被催收短信困扰,
👉 你有权要求停止骚扰;
👉 你有权保护家人不受牵连;
👉 你更有权在困境中,保留最后一份体面。
法律从不鼓励赖账,但也绝不会纵容暴力催收。
你不是孤军奋战,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用理性与法律,为自己撑起一片安静的天空。
毕竟,还清的不仅是债务,还有尊严。
贷款逾期了,短信轰炸能停吗?教你几招合法防爆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就因为上个月手头紧,房贷、车贷或者网贷晚还了几天,手机突然像被盯上了一样——凌晨三点,...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