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醉酒打人致轻伤,会怎么判刑?喝多了能当借口吗?
** 生活中,朋友聚会、商务宴请,喝点小酒助兴是常有的事,但酒这东西,小酌怡情,喝大了可就容易“上头”,让人失去理智,可能就因为一句口角、一个眼神,酒精上头,拳头就挥出去了,等到酒醒了,人也被打了,...
日常生活中,口角之争在所难免,但如果一时冲动动了手,把人打成了“轻伤”,那可就不是道个歉、赔点医药费那么简单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擦破点皮,流点血嘛,能有多严重?这里我要严肃地告诉大家,“轻伤”在法律上的定义和咱们平时理解的“伤得不重”可不是一回事。
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法律意义上的“轻伤”,这可不是你我说了算,也不是看伤口流了多少血,而是由专门的司法鉴定机构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来鉴定的,比如说,骨折、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达到一定标准、耳膜穿孔(某些情况下)等等,都可能被鉴定为轻伤,别小看这个“轻伤”,它已经达到了构成刑事犯罪的门槛。
一旦鉴定结果是“轻伤”,打人者会面临什么样的刑事处罚呢?
根据咱们国家《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个范围听起来有点宽泛,具体会怎么判呢?这就好比炒菜,同样的食材,不同的火候和调料,味道就不一样,判刑也是如此,法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所以说,并非所有致人轻伤的情况都会“实刑”伺候,如果能积极赔偿,化解矛盾,争取到被害人的谅解,加上其他一些有利情节,是很有可能争取到较为有利的处理结果的,比如判处缓刑,或者拘役、管制,甚至在某些情节轻微的情况下,检察院可能会作出不起诉决定。
大家千万记住一点:判刑是刑事责任,赔偿是民事责任,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也就是说,即便你被判了刑,该赔给被害人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等等,只要是合理的损失,都得承担。
以案说法:一时冲动,代价惨重
咱们来看个例子,就叫他“张三”吧,不是那个法外狂徒张三啊,就是个普通人。
张三在小区门口跟邻居李四因为停车的事儿吵了起来,越吵越凶,李四口不择言骂了张三几句,张三一时火冒三丈,上去就给了李四一拳,还推搡了几下,结果呢?李四摔倒在地,胳膊骨折了,后来一鉴定,李四的伤构成了“轻伤二级”。
李四报了警,张三这时候才慌了神。
你看,同样是一拳,因为后续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天差地别,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了,积极赔偿和取得谅解在量刑中的重要性。
法条链接: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第一款中“致人轻伤”的情况,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律师总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各位朋友,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对“打人致轻伤”的法律后果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所以啊,律师在这里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一定要冷静,千万别冲动。“君子动口不动手”,实在解决不了,可以找居委会、找警察,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千万别因为一时的痛快,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真要不小心出了事,也别慌,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律师,积极面对,争取最好的结果。
法律是底线,也是保护我们每个人权益的武器,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大家,咱们下期再见!
打人致轻伤,会怎么判刑?赔偿还少不了?,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日常生活中,口角之争在所难免,但如果一时冲动动了手,把人打成了“轻伤”,那可就不是道个歉、赔点医药费那么简单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