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造成轻伤,法律上怎么说?遇到这种事该咋办?
日常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有时候火气一上来,可能就动了手,打完了冷静下来,心里就开始打鼓:“哎呀,我把人打了,不过好像也没多严重,应该够不上轻伤吧?那我是不是就没事了?对方会不会讹我?我要不要赔钱?警...
“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这话咱们都听过,16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冲动,但心智有时候还不够成熟,控制不住情绪,就容易出事,前几天就有家长来问我,说自家16岁的孩子跟同学打架,把人家打成了轻伤,现在对方不依不饶,自己也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
咱们得明确一点,16岁,在法律上已经不是完全的“小屁孩”了,根据咱们国家法律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这也就是说,如果打人的行为构成了犯罪,16岁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打成轻伤”是个什么概念呢?“轻伤”可不是咱们平时说的“擦破点皮、流点血”那么简单,它是有严格的医学鉴定标准的,比如骨折、伤口达到一定长度、视力听力受损等等,都可能被鉴定为轻伤,一旦伤情鉴定结果是“轻伤”或者更重,那性质就可能变了。
如果孩子打人致轻伤,最可能涉及的罪名就是“故意伤害罪”,听起来是不是挺吓人?但别慌,法律对未成年人还是有特殊保护的,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情节不是特别恶劣,孩子是初犯、偶犯,并且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那处理结果往往会比较缓和,比如可能会争取到不起诉,或者法院判缓刑,甚至是管制、拘役,一般不会轻易就送进监狱。
当然了,刑事责任只是一方面,民事赔偿是跑不了的,给对方造成的医疗费、误工费(如果对方有工作的话)、护理费、营养费等等,这些都需要打人者的监护人,也就是咱们家长来承担,出了这种事,家长千万不能想着“孩子还小,不懂事”就想糊弄过去,积极面对,主动承担责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例子,就叫小明吧,16岁,高中生,一天在学校操场打篮球,因为抢球跟同学小李发生了口角,越吵越凶,小明一时冲动,推了小李一把,小李没站稳,摔在地上,胳膊骨折了,后来经过法医鉴定,小李的伤情构成了“轻伤二级”。
小李的家长报了警,警方介入后,首先会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包括询问双方当事人、目击者,调取监控录像等,会委托法医进行伤情鉴定,拿到轻伤鉴定结果后,这个案子就可能上升到刑事案件的范畴了,小明就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
这时候,小明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家长及时做了这些事,小李家长也表示理解孩子之间的冲动,警方在综合考虑案情、小明的年龄、悔罪表现以及双方达成和解等因素后,可能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或者移送到检察院,检察院也可能基于“情节显著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或者“达成刑事和解”等原因,作出不起诉决定,即使案子到了法院,法院也很可能会判处小明缓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重点是对他进行教育和挽救。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所以说,16岁的孩子打人致轻伤,确实是件麻烦事,但也不是天塌下来了,作为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千万别因为着急就乱了方寸。
核心要点总结一下:
遇到这种事,建议家长最好能及时咨询专业的律师,让律师介入,帮助你处理后续的法律程序,比如和警方、检察院沟通,指导你如何与对方协商赔偿和谅解事宜,最大限度地维护孩子的权益,把这件事对孩子未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孩子犯错了,我们既要让他承担相应的责任,也要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引导他正确认识错误,才能帮助他真正成长,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16岁孩子打人致轻伤,法律上怎么看?遇到这种事家长该咋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这话咱们都听过,16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冲动,但心智有时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