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是什么?企业员工必知的第二养老金全解析
“企业年金到底是什么?它和社保养老金有什么区别?员工怎么才能拿到这笔钱?” 原创文章内容 在职场中,除了五险一金,你可能还听说过“企业年金”这个词,它被称为“第二养老金”,但很多人对它...
你有没有想过,退休后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还能多一笔稳定收入?不是理财产品,也不是靠运气的基金定投,而是——企业年金,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就像是你工资之外悄悄攒下的“养老私房钱”,由企业和你自己一块儿交,专门为你退休后的生活加个“安全垫”。
但问题来了:企业年金到底怎么交?是不是所有公司都得给员工上?如果单位压根没提这事儿,我能不能要求他们交?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把企业年金这件事儿讲清楚。
咱得先认清一个现实:企业年金不是强制性的,不像五险一金,国家明文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企业年金属于“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说,老板愿不愿意搞,得看公司有没有这个意愿和实力。
但如果公司已经设立了年金计划,那就另当别论了,一旦进入这个体系,就不能随便“说停就停”或者“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这时候,企业和员工就要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则来操作。
一般情况下,企业年金的缴费方式是这样的:
举个例子:小李在一家国企上班,公司年金方案规定企业按工资的6%缴费,个人缴2%,他月薪1万,那每月就有600+200=800元进入他的年金账户,这笔钱长期复利滚存,等到退休时可能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老张在某大型制造企业干了12年,公司从第5年开始推行企业年金,一直按时缴纳,可从去年开始,财务说“效益下滑”,单方面宣布暂停企业年金缴费。
老张不服气,去人事部门问,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公司决策,没办法。”于是他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公司应继续履行年金缴费义务。
仲裁结果出来了:支持老张!
为什么?因为公司在推行年金时,已经通过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了《企业年金方案》,并向人社部门备案,这意味着该方案具有集体合同性质,对企业和员工都有约束力,除非经过法定程序修改或终止方案,否则不能随意中止缴费。
公司被责令恢复缴费,并补缴拖欠部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旦企业建立了年金制度,就不能“看心情”决定交不交,哪怕经营困难,也得走协商程序,征得职工同意,报备相关部门,才能调整甚至暂停。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关于企业年金的核心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条:
《企业年金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令第36号)第四条规定:“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为每个参加人员建立个人账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投资运营。”
第七条明确:“企业应当根据经营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年金缴费水平,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二十二条指出:“企业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致使企业年金方案无法履行的,该方案终止。” 换句话说,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能终止,普通经营波动不构成理由。
这些条款看似平淡,实则划出了企业的责任边界——你可以选择不建年金,但一旦建了,就不能任性毁约。
说到底,企业年金是你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拼图之一,虽然目前覆盖率还不高(主要集中在国企、央企、大型民企),但它代表了一种趋势:养老不能只靠国家,个人和企业也得提前布局。
作为员工,你要做的有三件事:
养老金的本质,是时间换空间,你现在多一分关注,将来就少一分焦虑,企业年金虽小,却是你为自己争取体面晚年的一次重要机会。
别让那份沉默的“第二养老金”,悄悄溜走。
企业年金怎么交?单位不缴怎么办?一文说清你的第二养老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想过,退休后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还能多一笔稳定收入?不是理财产品,也不是靠运气的基金定投,而是——企业年...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