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把人打成轻伤,会判刑吗?怎么判?
大伙儿都知道,人上了年纪,有时候情绪可能不太稳定,或者身体协调能力差了点,万一在生活中跟人起了冲突,没控制住,把人推倒了,或者推搡中造成对方受伤,这事儿可就麻烦了,特别是如果鉴定下来是“轻伤”,那性质...
“哎呀,我家孩子才13岁,跟同学打架,把人家打成轻伤了,这可怎么办啊?会不会被抓起来判刑啊?” 接到这样的咨询,我能深深体会到家长们那种心急如焚、手足无措的感觉,13岁,正是孩子青春期懵懂、冲动,但同时心智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万一真的发生了这种不幸的事情,法律上究竟是怎么规定的呢?
咱们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13岁的孩子,把人打成轻伤,到底会不会被判刑?
答案是:不会。
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咱们国家法律对刑事责任年龄有明确的规定,要追究一个人的刑事责任,首先他得达到法律规定的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划重点!13岁,显然还不到14周岁,这意味着,哪怕是造成了轻伤,从刑法角度来讲,13岁的未成年人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也就不会被判刑入狱。这一点,家长们可以先稍微松口气,法律在这方面对未成年人是有特殊保护的。
请注意这个“!不判刑,不代表没事了,不代表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更不代表家长可以不管不问!
这事儿后续的影响和需要处理的问题,咱们还得掰扯清楚:
遇到这种事,家长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慌,也不是急着撇清责任,而是: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例子,就叫小明和小李吧,小明和小李都是13岁,同班同学,一天,因为篮球场上抢球发生了口角,小明一时冲动,推了小李一把,小李没站稳,摔在地上,胳膊肘骨折了,后来经过法医鉴定,小李的伤势构成了“轻伤二级”。
小李家长报了警,警察叔叔来了之后,经过调查,确认了事情经过,因为小明只有13岁,未满14周岁,所以不构成刑事犯罪,不予立案侦查,警察对小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也对小明的父母进行了训诫,要求他们必须加强对小明的管教。
在派出所的调解下,小明的父母和小李的父母坐下来商量赔偿问题,小明父母一次性赔偿了小李的医药费、护理费、营养费以及后续的复查费用等等,共计2万多元,双方达成了和解,学校方面也对小明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他在班级里做了检讨。
这个例子就很典型,13岁造成轻伤,不判刑,但民事赔偿和教育惩戒是少不了的,小明父母虽然花了钱,但也通过这件事给小明上了深刻的一课。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划重点:13岁属于“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律师总结:
13岁的孩子把人打成轻伤,不会被判刑,这是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不判刑”绝不等于“没责任”。家长作为监护人,要承担起沉甸甸的民事赔偿责任,花钱是免不了的,更重要的是,这绝对不是小事!孩子的行为偏差需要及时纠正,家庭教育必须跟上。
作为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积极面对,主动承担起责任,配合相关部门的处理,最重要的是抓住这个契机,好好教育孩子,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不再犯类似的傻事,毕竟,孩子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能帮到有需要的家长,如果真遇到了复杂情况,也欢迎及时咨询专业的律师,获取更具体的法律帮助。
13岁孩子把人打成轻伤,会判刑吗?后续影响和处理方式全解析!,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哎呀,我家孩子才13岁,跟同学打架,把人家打成轻伤了,这可怎么办啊?会不会被抓起来判刑啊?” 接到这样的咨询...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