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欠薪不还?工资缩水?强制执行这招,能帮你把钱拿回来吗?
大伙儿辛辛苦苦上班,图个啥?不就图个按时足额拿到自己的血汗钱,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嘛!可偏偏有些企业,效益一不好,或者老板心思一歪,就把咱们劳动者的工资给“晾”那儿了,拖着不给,少则仨月,多则半年甚至更久,这时候,咱们心里那个急啊,真是寝食难安,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找老板要,他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要么就哭穷,要么就干脆玩消失,遇上这种糟心事,咱们该咋办?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血汗钱打水漂?
能!当然能!别慌,也别绝望!咱们就来聊聊“强制执行”这个硬核手段,看看它到底能不能帮咱们把被拖欠的工资给“追”回来!
咱们得明白一个道理:企业拖欠工资,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咱们劳动者付出了劳动,就有权利获得相应的报酬,这可不是企业想赖就能赖掉的。
“强制执行”又是个啥?它真有那么“神”吗?
简单说,强制执行,就是当企业不主动履行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比如法院判决书、劳动仲裁裁决书)中确定的支付工资义务时,咱们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让法院出面,‘强制’企业把钱拿出来给你。这就好比,企业是个“老赖”,咱们自己要不到钱,就请法院这个“最强助攻”出手,帮咱们把门踹开(是法律程序上的“踹开”),把属于咱们的钱给“拿”回来!
但这里有个关键前提:你得先拿到那个“尚方宝剑”——生效的法律文书。
这通常有两步走:
- 劳动仲裁:这是大多数劳动纠纷的“前置程序”,你得先去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把企业告上去,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仲裁委审理后会出一个《仲裁裁决书》。
- 法院诉讼: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或者企业根本不把仲裁裁决当回事,那你就得拿着仲裁裁决书去法院起诉,让法院来给你做主,法院判决后会出一个《民事判决书》。
拿到这两个文书中的任何一个,并且它已经生效了(比如双方都没上诉,或者上诉后维持原判),这时候,如果企业还是铁了心不给钱,重点来了!你就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了!
一旦法院受理了你的强制执行申请,好戏(对咱们劳动者来说是好戏)就开始了:
- 法院会给企业发《执行通知书》,勒令它在规定期限内还钱。
- 法院会去查企业的“家底”:银行账户有没有钱?有没有房产、车子?有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可以拍卖?
- 如果企业账户有钱,法院可以直接划扣,然后把钱转给你!
- 如果企业有房产、车子等财产,法院可以查封、扣押,然后通过拍卖、变卖,用卖来的钱给你发工资。
- 如果企业负责人敢耍花样,隐匿、转移财产,或者拒不履行,法院还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那可是要坐牢的!
- 现在还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名单”),企业一旦被列入,那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贷款、招投标、坐飞机、高铁、住星级酒店都会受限,处处受限,寸步难行!
所以你看,“强制执行”这招,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是国家法律赋予咱们劳动者的“终极武器”之一,就是要让那些恶意欠薪的企业付出代价,帮咱们把辛苦钱实实在在地拿回来!
话又说回来,强制执行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企业真的是山穷水尽,账户空空如也,也没啥可执行的财产,那可能执行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你的工资可能暂时难以全额追回,但即便如此,申请强制执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法院会把这家企业列入失信名单,限制它的各种行为,只要它以后有钱了,或者有了可执行的财产,法院会随时恢复执行,你的债权是一直有效的!
建议参考:
- 保留证据是王道: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收集和保留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与老板的沟通记录(微信、短信、邮件等)、企业拖欠工资的证明(欠条等),这些都是你维权的“弹药”。
- 及时维权,别拖延:发现企业拖欠工资,别犹豫,别想着“老板会良心发现”,赶紧走法律程序!仲裁和诉讼都是有时效的,过了时效,可能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 熟悉流程,不懂就问: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流程可能有点复杂,别怕,可以多问问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法律援助中心,或者咨询专业的律师,现在很多法院也有导诉台,可以帮助你。
- 申请强制执行要主动:生效法律文书拿到手,企业不履行,立刻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别等着法院来找你。
- 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如果你知道企业有什么财产线索,要及时提供给执行法官,帮助法院更快地找到“钱袋子”。
相关法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小编总结:
企业拖欠工资,劳动者绝非只能忍气吞声!“强制执行”就是咱们手中有力的法律武器。从劳动仲裁到法院诉讼,再到最后的强制执行,每一步都凝聚着法律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你的每一分工资,都是用汗水换来的,都受法律保护!遇到欠薪,别害怕,别退缩,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一步步走下去,虽然过程可能会有些漫长和繁琐,但只要你坚持,通过强制执行,大概率是能把属于自己的辛苦钱给追回来的!维护自身权益,咱们义不容辞!
企业欠薪不还?工资缩水?强制执行这招,能帮你把钱拿回来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