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中,轻伤到底咋判定?谁说了算?
好嘞,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个挺实际的话题,生活中,难免遇到点小磕小碰,有时候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起了冲突,万一真动了手,造成了伤害,那“轻伤”这个词可就太关键了,特...
街头巷尾的流浪猫,有的时候看着挺可怜,忍不住想喂喂;有的时候又挺活泼,可能跟你撒个娇、蹭蹭你,但这小家伙们毕竟是野生动物(虽然有些跟人亲近),万一不小心,“喵呜”一口或者一爪子上来,那滋味可不好受,流血、红肿是常事,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伤到底算不算“轻伤”呢?
为啥要纠结“轻伤”这个词儿?因为在法律上,“轻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关系到如果因为这事儿产生纠纷,比如你觉得是某个小区没管好流浪猫,或者是谁喂养不当导致猫伤人了,想要追究责任、索要赔偿,那“伤”的程度就是一个重要的依据,轻微伤、轻伤、重伤,这三者的法律后果和赔偿标准可是大不一样的。
被流浪猫抓伤,怎么才能判定是不是“轻伤”呢?
大家得明白,咱们自己看伤口,说“哎呀,这口子挺深,肯定是轻伤了!”或者“流了不少血,应该算吧?”——这都不算数,法律上的“轻伤”有严格的医学标准和法定的鉴定程序。
这个标准,主要依据的是国家发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这个标准里面,对各种伤害,包括皮肤、肌肉、神经、血管等等的损伤,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
具体到猫抓伤,咱们得看啥呢?
最重要的一点来了:是不是轻伤,不是你我说了算,也不是给你看病的医生随口诊断的(医生的诊断是重要参考),而是要由法定的司法鉴定机构,按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出具正式的《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书》来确定。这个鉴定意见书,才是法律上认可的“证据”。
万一真被流浪猫抓伤了,觉得伤得不轻,想要弄明白是不是“轻伤”,第一步是赶紧去正规医院处理伤口、打狂犬疫苗(这个非常重要!),保留好所有的诊断证明、病历、缴费单据,如果需要追究责任或者涉及赔偿,再考虑向相关部门申请,或者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申请,由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
以案说法:
咱们来假设一个小场景:王阿姨下楼倒垃圾,看到一只挺可爱的流浪猫在翻垃圾桶,就想凑近点看看,结果那猫可能受了惊,猛地一爪子挠在了王阿姨的胳膊上,留下了三道血痕,王阿姨当时就疼得不行,回家一看,最长的一道划痕大概有3厘米,另外两道各有1厘米左右,都渗血了。
王阿姨挺生气,觉得小区物业没管好这些流浪猫,想找物业讨个说法,要求赔偿医药费和误工费,物业这边呢,觉得流浪猫是野猫,他们管不过来,王阿姨自己也有责任,不该去招惹。
这时候,王阿姨胳膊上的伤到底算不算“轻伤”就成了一个焦点,王阿姨自己觉得挺疼,伤口也挺明显,应该是轻伤,但物业觉得就是几道小口子,算不上。
这种情况下,王阿姨首先要做的是去医院处理伤口,医生会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包扎,并根据情况建议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医生的诊断可能会写“多处皮肤抓伤”。
如果双方协商不下,王阿姨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那么在诉讼过程中,她可以向法院申请对自己的伤情进行鉴定,司法鉴定机构的法医会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来判断,标准里可能规定,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达4.5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0cm以上才构成轻伤二级,如果王阿姨的伤口长度总和或者单个长度没达到这个标准,那可能就鉴定为“轻微伤”,甚至只是“表皮抓伤”。
这个鉴定结果,就会直接影响到物业的赔偿责任大小,以及是否可能涉及其他法律责任,如果只是轻微伤,那主要就是民事赔偿的问题;如果达到轻伤,虽然流浪猫本身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能找到流浪猫的原主人或者管理人,并且对方有故意或重大过失,那情况就更复杂了,流浪猫的责任认定本身就是个难点,多数情况还是以民事侵权中的过错责任来判断。
法条链接:
(这里要注意,流浪猫如果找不到原饲养人或管理人,这条就很难直接适用,但如果是有人长期固定喂养,形成了事实上的管理关系,可能会被认定为管理人哦!)
(这条主要针对动物园,小区里的流浪猫一般不适用。)
律师总结:
各位朋友,流浪猫抓伤怎么判定轻伤”,我给大家总结几点核心的:
遇到这种事儿,别慌,先顾好自己的身体,至于责任和赔偿,如果协商不成,保留好证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途径理性解决,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和小动物们也能和谐相处!
流浪猫抓伤了,轻伤到底怎么算?谁说了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街头巷尾的流浪猫,有的时候看着挺可怜,忍不住想喂喂;有的时候又挺活泼,可能跟你撒个娇、蹭蹭你,但这小家伙们毕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