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被吞了怎么办?别慌!三步教你冷静应对,避免踩坑
急着取点现金,ATM机前排了好久的队,终于轮到你了——插卡、输密码、点击“取款”,结果机器突然一卡,屏幕跳出一行冷冰冰的字:“卡片已被保留,请联系银行。” 那一刻,心猛地一沉,手心冒汗,脑子里一片空...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贷款已逾期,现平台已启动调解程序,请点击链接确认调解方案。”
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手心开始冒汗——完了,忘了还款日,这下要上征信了?会不会被起诉?催收是不是马上就要上门?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贷款逾期后收到调解短信,到底该怎么办?
首先得明白一点:调解短信 ≠ 威胁,也不等于你已经被告上法庭。它更像是一道“缓冲带”,是金融机构或第三方调解机构在正式走法律程序前,给你一次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
但关键在于——你怎么接招。
很多诈骗分子会伪装成正规机构发来“调解通知”,附上一个链接让你填写银行卡、身份证信息,一旦点进去,轻则信息泄露,重则账户被盗。
正确做法是: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调解不会通过短信链接完成操作。
调解分几种:
如果你收到的是“XX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这类名称的短信,那说明事情已经进入半司法阶段,必须重视!
很多人怕沟通,觉得一提“逾期”就抬不起头,其实大可不必,金融机构不是慈善组织,但也绝不想一开始就打官司——成本高、耗时长。
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把钱拿回来。
所以只要你态度诚恳,愿意还钱,哪怕暂时困难,也可以尝试申请:
重点来了:所有协商结果一定要保留书面记录!比如通话录音、聊天截图、邮件确认,甚至是调解协议盖章版,口头承诺不算数。
有些人收到调解短信后慌了神,赶紧去借新贷还旧债,结果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还有人听信所谓“代理协商”中介,交了几千块服务费,最后发现人家根本没办事。
提醒一句:凡是收费帮你“摆平逾期”的,99%是骗子。正规调解不收费,合法维权靠自己。
小李去年因为创业失败,网贷逾期了将近两万,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的案件已移交调解中心,请于7日内处理,否则将依法起诉。”
他吓得差点报警,冷静下来后,他没有点链接,而是打了平台客服电话,查到确实有一笔逾期未还,且已被推送至当地金融调解中心。
他主动联系调解员,说明自己目前失业,但正在找工作,希望能分6期还清本金,调解员帮他与平台沟通,最终达成协议:免除全部罚息,6个月内还清本金即可,不上报失信名单。
三个月后,小李找到工作,按时履约,如今信用记录完好,债务清零。
你看,主动面对+合理沟通=化险为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关于加快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
鼓励通过调解、和解等方式化解金融纠纷,减轻当事人诉累,维护社会稳定。
这意味着:你有权参与调解,也有义务履行还款责任,但只要积极沟通,法律也保护你“改过自新”的机会。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想告诉你:
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
收到调解短信,说明你还处在“可控区间”,这是最后一道善意提醒,也是你修复信用的最佳窗口期。
我的建议很直接:
你要相信:一次逾期不代表人生失败,但一次正确的应对,可能挽回整个信用未来。
法律从不惩罚诚实的人,它只给愿意负责的人留一条出路。
你现在要做的,不是焦虑,而是行动。
拿起电话,打给客服,说一句:“我想解决这个问题。”
就这么简单,但足以改变结局。
贷款逾期收到调解短信别慌!一招教你冷静应对,避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贷款已逾期,现平台已启动调解程序...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