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逾期催缴短信别慌!是警告还是陷阱?3招教你冷静应对不踩坑

金融债务35秒前1

不少人手机里突然蹦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名下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短短几十个字,像一记闷雷砸在心上,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这到底是银行正规提醒,还是诈骗套路?更关键的是,如果真逾期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咨询,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这类催缴短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面对它,普通人该如何理性应对?又有哪些法律红线不能碰?

收到逾期催缴短信别慌!是警告还是陷阱?3招教你冷静应对不踩坑

先别慌,分清“真催收”和“假恐吓”

收到逾期催缴短信,第一反应不该是恐慌,而是冷静核实

真正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来的催缴通知,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 短信中会明确标注贷款机构名称;
  • 包含部分真实信息,如尾号为XXXX的账户、逾期天数、应还金额;
  • 提供官方客服电话或App还款入口;
  • 不会要求你向私人账户转账,也不会通过微信/QQ索要验证码。

而那些一看就“不对劲”的短信,比如写着“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已移交警方立案”,甚至附带一个陌生链接让你“点击查看详细账单”——99%是诈骗或第三方暴力催收的伎俩。

记住一句话:合法催收讲程序,违法催收靠吓唬。

如果你真的逾期了,这三步必须做

  1. 第一步:查证债务真实性打开对应银行或平台的App,登录账户查看还款记录,也可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人工核实,千万别点短信里的链接!防止钓鱼网站盗取个人信息。

  2. 第二步:评估自身还款能力如果确实无力一次性还清,不要选择“失联逃避”,相反,主动联系贷款机构,申请延期还款、分期协商或个性化还款方案,很多银行对首次逾期、短期逾期的用户都有宽限政策。

  3. 第三步:保留沟通证据所有通话尽量录音,书面协商留下聊天截图或邮件往来,万一后续出现催收骚扰、威胁恐吓,这些都能成为维权的关键证据。

特别提醒:有些“软暴力”也违法!

现实中,很多人不是被债务压垮,而是被催收手段折磨到崩溃

  • 深夜打电话骚扰家人;
  • 在社交平台发布你的欠款信息;
  • 发送带有侮辱性语言的短信;
  • 假冒公检法人员进行恐吓。

这些行为,哪怕你真的欠钱,也已经触犯法律!

根据《民法典》和《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催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禁止骚扰、威胁、侮辱债务人及其关联人。

以案说法|小李的经历值得所有人警惕

我的当事人小李,因失业导致信用卡逾期4个月,起初他接到银行短信提醒,并未重视,后来换了手机号,以为能躲过去,结果某天,他母亲接连收到十几条短信:“你儿子欠钱不还,我们明天去村里贴告示!”还附上了小李的身份证照片和家庭住址。

小李吓得赶紧来找我,我们第一时间向银保监会投诉该催收公司,并报警处理非法泄露个人信息行为,涉事第三方催收机构被处罚,相关责任人被追责。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即使你有债务在身,也不代表可以被任意羞辱和侵犯隐私,法律保护每个人的尊严与安全。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第14条:催收过程中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语言,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
  •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68条:发卡银行不得对催收外包机构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但应履行监督义务。

律师总结|面对催缴短信,态度决定结局

最后我想说: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和逃避。

如果你暂时困难,坦诚沟通比失联更有效;如果你遭遇恶意催收,勇敢维权比忍气吞声更有力量,法律从不鼓励赖账,但也绝不纵容欺压。

收到催缴短信时,请记住这三句话:

第一,不信陌生链接;
第二,不惧合理催收;
第三,不怕依法维权。

真正的解决之道,从来不在恐慌里,而在清醒的认知与理性的行动之中。

——一名始终站在你身边的法律守门人

收到逾期催缴短信别慌!是警告还是陷阱?3招教你冷静应对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手机号怎么过户?人走了号码还在,这事儿可别拖!
« 上一篇6分钟前
×
20
2025 10

收到逾期催缴短信别慌!是警告还是陷阱?3招教你冷静应对不踩坑

不少人手机里突然蹦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名下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短短...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