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要是被起诉了,你会收到哪些信号?
各位朋友,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王律师,今天咱们来聊个挺实际的话题:要是欠了网贷,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被起诉了呢?这事儿可不能马虎,真要到了那一步,积极应对才是正理。 最最直接和正规的方式,肯定是法院...
生活中,有时候手头紧,可能就接触过网贷,借的时候挺方便,但万一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按时还上,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老琢磨着:“人家会不会已经把我告了?我自己怎么才能知道呢?” 别慌,今天我就给大家捋捋清楚,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因为网贷被起诉过。
法院的“官方通知”是第一信号: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走一遭:
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突然被冻结或划扣:
这通常是法院强制执行的措施之一,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银行卡突然无法正常使用,或者里面的钱被莫名其妙地划走了,尤其是在你有未还网贷的情况下,很可能是因为被起诉后法院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这时候,你应该尽快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了解冻结或划扣的法院和案号。
个人征信报告“说话”:
现在很多网贷都会上征信,一旦你逾期严重,网贷公司可能会将你的逾期信息上报征信,但单纯的逾期记录和“被起诉”的记录是两码事,如果因为网贷被起诉并判决后仍未履行,这个“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或“被执行”信息可能会体现在你的征信报告中,定期查询一下自己的征信报告(比如通过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或各大银行APP),也能从中发现一些线索。
收到网贷平台或催收的“起诉”告知:
最原始也最直接的:主动联系网贷平台核实
如果你自己也记不清了,或者担心有遗漏,也可以尝试主动联系之前借贷的网贷平台客服,询问一下自己的债务情况,是否已经进入诉讼程序,联系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通过官方渠道联系。
以案说法:小明的“被起诉”惊魂记
小明几年前因为创业失败,在几家网贷平台借了钱,后来实在无力偿还,就换了手机号,想着“眼不见心不烦”,他想贷款买辆车,结果一查征信,发现自己竟然是“失信被执行人”!小明当时就懵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被起诉了。
后来,他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才发现其中一家网贷平台早就把他告了,法院也缺席判决他败诉,因为联系不上他,案件早就进入了执行程序,他也因此上了失信名单,导致现在贷款、甚至坐飞机高铁都受影响。
律师点评:小明的案例很典型,很多人以为“躲”就能解决问题,殊不知法院可以通过公告送达等方式缺席判决,一旦判决生效且未履行,就可能被强制执行,影响个人征信和正常生活,千万不要逃避,保持联系方式畅通,积极面对才是正道。
法条链接:这些法律规定你得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九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律师总结: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判断自己网贷是否被起诉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温馨提示:
生活中,有时候手头紧,可能就接触过网贷,借的时候挺方便,但万一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按时还上,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