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打工不缴社保,真的可以吗?

普法百科1分钟前1

“孩子还在上学,假期出去打工,单位说不交社保,这样合法吗?”说实话,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我都挺揪心的,毕竟,未成年人打工不交社保,看似是“省了一笔钱”,实则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情感代价

我们先来聊聊一个真实案例,小明,17岁,高二暑假去一家餐饮店打工,老板口头承诺日结工资,但明确表示“不签合同、不交社保”,结果工作第三周,小明在厨房不小心滑倒,手腕骨折,店里付了急诊费用,但后续康复和误工费一概不管,老板甚至说:“你没交社保,我也没办法。”小明的父母辗转找到我,既愤怒又无奈——原本想锻炼孩子独立性,却因社保缺失陷入维权困境

未成年打工不缴社保,真的可以吗?

从法律角度看,用人单位录用未成年人本身不违法,但必须符合严格条件,不得安排高危工种、必须保障受教育权等,而社保缴纳是法定强制义务,不因员工年龄而豁免,哪怕只工作一天,只要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单位就必须交社保,很多商家利用学生缺乏法律知识,用“短期工”“实习生”等名义逃避责任,这其实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更让人担心的是情感层面,未成年人往往渴望被认可,容易轻信“权威”,当单位用“大家都是这样”“给你现金更划算”等话术诱导时,孩子很可能误以为这是行业惯例。一旦发生工伤或纠纷,孩子不仅身体受伤,更可能对社会信任产生怀疑——这种心理创伤,远比经济赔偿更难弥补。

给家长和未成年人的实用建议

  1. 入职前必须签合同:哪怕只工作一周,也要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工作内容、时长、薪资及社保缴纳方式,口头承诺毫无法律效力。
  2. 查清单位资质:通过“天眼查”等工具核实企业是否正规,是否有劳动纠纷历史。
  3. 保留证据:工资条、工作照片、聊天记录等都可能成为维权关键。
  4. 优先选线下场景:奶茶店、书店等实体店比网络兼职更易追溯责任。
  5. 遇事立即求助: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电话12333),或联系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相关法条参考

  • 《劳动法》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一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法律从不因“不知者无罪”而网开一面,保护未成年人需要社会共同睁大眼睛,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用人单位,都应当意识到:社保不是可选项,而是法律划出的安全底线,与其事后懊悔,不如提前筑牢这道防火墙,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侥幸。

希望每一个打工少年都能被温柔以待,更希望他们走过的路,始终有法律照亮。

未成年打工不缴社保,真的可以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被欠薪逼得想走?被迫离职法律给撑腰吗?
« 上一篇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