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打工不缴社保,真的可以吗?
“孩子还在上学,假期出去打工,单位说不交社保,这样合法吗?”说实话,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我都挺揪心的,毕竟,未成年人打工不交社保,看似是“省了一笔钱”,实则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情感代价。 我们先来聊...
未成年打工不给钱且没有合同,可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方式维权,同时要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劳动成果的相关证据。
需要明确的是,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就业有严格规定。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童工,除特定情形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招用。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未成年工,法律允许其就业,但也有特殊保护规定。
当遇到未成年打工不给钱且没有合同的情况时,第一步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直接与老板或相关负责人沟通,明确表达自己付出了劳动,要求支付相应报酬。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职责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未成年本人或其监护人可以携带能证明在该单位工作过的相关证据,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处理,若查证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会责令其支付工资。
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申请人需要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据。虽然没有书面合同,但其他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同样有效。劳动仲裁机构受理后,会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法院。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整个维权过程中,收集和保存证据至关重要。证据越充分,越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对于非法招用童工的行为,相关部门会依法给予用人单位严厉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未成年打工不给钱且没有合同,可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