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老人受了轻伤,咋判定呢?
大伙儿好啊!今天咱们来聊个挺实际的事儿,就是咱们身边的老年朋友们,如果不小心受了伤,说是“轻伤”,那这“轻伤”到底是咋回事儿,法律上又是咋判定的呢?特别是对于七十岁的老人家,他们的“轻伤”判定和年轻人...
街坊邻居们,咱们今天来聊个大伙儿可能会关心的事儿:要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家,不小心或者故意把人打成了轻伤,这在法律上会怎么处理呢?会不会因为年纪大就特殊对待,或者还是一样要负刑事责任?这事儿啊,还真不能一概而论,得掰开揉碎了说。
咱们得明白,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是触犯了法律,原则上都得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它也会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犯罪嫌疑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犯罪的情节轻重等等。
“轻伤”这个词,在法律上可不是咱们平时说的“擦破点皮、流点血”那么简单,它有严格的医学鉴定标准,得由专门的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书,确定伤害程度达到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里规定的“轻伤”等级,才能作为刑事案件处理的依据。
如果鉴定下来确实是“轻伤”,七十岁的老人会面临什么样的刑罚呢?
根据咱们国家《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是一个基本的量刑范围。
对于“七十岁老人”这个特殊群体,法律有没有特别的考量呢?
这里就要提到《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量刑情节”的规定了,咱们《刑法》第十七条之一明确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注意哦,这里说的是“已满七十五周岁”,那么七十岁,还没到七十五周岁,是不是就完全没有从宽处理的可能了呢?
也不是,虽然七十岁不在“已满七十五周岁”的法定从宽情节之内,但法官在量刑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位老人的犯罪动机是什么?是一时冲动,还是蓄意报复?犯罪后有没有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他平时的表现怎么样,是不是初犯、偶犯?他的身体状况如何,有没有严重的疾病需要照顾?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判决。
如果这位七十岁的老人平时表现良好,这次犯罪情节比较轻微,事后又能积极道歉、赔偿,取得被害人的谅解,那么法院很可能会从轻处罚,比如判处拘役、管制,甚至有可能适用缓刑(也就是不用实际去监狱服刑,在社区接受矫正),毕竟,对于老年人,咱们社会也倡导“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能不动用重刑就尽量不动用,除非情节特别恶劣。
但反过来讲,如果这位老人是故意寻衅滋事,把人打成轻伤,事后还态度恶劣,拒不赔偿,那么即使年纪大,该判的刑罚还是会判,只是可能在刑期上会比年轻人稍微轻一点点,但绝对不会因为年纪大就完全不处罚。
咱们来假设一个例子:邻居老张,今年刚满七十,平时脾气有点倔,有一天,因为小区里停车位的事儿,跟邻居小李吵了起来,越吵越激动,老张一时没控制住,推了小李一把,小李没站稳,摔了一跤,胳膊肘骨折了,后来,经司法鉴定,小李的伤构成了“轻伤二级”。
小李报了警,老张也被带到了派出所,老张家人知道后,赶紧联系小李,又是赔礼道歉,又是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医药费、误工费,前后一共赔了几万块钱,小李看老张年纪也大了,态度也挺诚恳,赔偿也到位了,心里的气也就消了,还写了一份《谅解书》,表示不追究老张的刑事责任了。
那么法院最后会怎么判老张呢?考虑到老张已经七十岁,属于老年人;犯罪情节是民间纠纷引起的,主观恶性不大;而且事后积极赔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加上老张平时也没什么前科劣迹,像这种情况,法院很可能就会给老张判一个“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这样老张不用去监狱,只要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规定,好好表现,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所以啊,七十岁的老人致人轻伤,法律上是会管的,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话,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核心思想就是:
咱们都希望家里的老人能安享晚年,平平安安,平时还是要多提醒老人们,遇到事儿千万别冲动,退一步海阔天空,真要是不小心出了什么摩擦,积极沟通、主动承担责任,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法律是底线,也是保障,它会给每个人一个公正的说法。
七十岁老人致人轻伤,法律上咋判?,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街坊邻居们,咱们今天来聊个大伙儿可能会关心的事儿:要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家,不小心或者故意把人打成了轻伤,这在法...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