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是馅饼还是陷阱?一文读懂其中的法律门道!

普法百科2秒前1

什么是民间借贷?普通人如何避免“踩坑”?

“朋友借钱该不该打借条?”、“月息3分算不算高利贷?”、“对方赖账怎么办?”……民间借贷作为最普遍的融资方式之一,背后却藏着不少法律风险,我们就用大白话聊透这个“熟悉的陌生人”。

民间借贷的“真面目”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非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资金融通行为,简单说,就是你和朋友、亲戚甚至陌生人之间的借钱关系,只要不是银行、网贷平台等“持牌机构”放贷,都算民间借贷

关键点:

  • 合法范围:年利率≤一年期LPR的4倍(目前约15.4%),超出部分法院不支持;
  • 必备证据: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缺一不可);
  • 雷区:砍头息(如借10万到手8万)、暴力催收、虚假债务均违法。

为什么民间借贷纠纷这么多?

据统计,80%的借贷纠纷源于“人情大于规则”,许多人觉得“熟人不用写借条”“口头约定就行”,结果对方翻脸不认账时,连打官司都没证据

典型案例:
老王借给发小20万,仅口头约定月息2分,两年后对方失联,老王起诉却因无书面协议,法院只判还本金,利息一分没拿回。


律师建议:民间借贷“三步避坑法”

  1. 写清借条:包括借款人身份证号、借款用途、利率、还款时间(模板可私信索取);
  2. 银行转账:现金交付难举证,备注“借款”更稳妥;
  3. 及时维权:到期不还,3年内起诉,否则可能败诉。

相关法条速查

  •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利率超过LPR4倍的部分无效。
  • 《刑法》第175条:职业放高利贷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小编总结

民间借贷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解燃眉之急,用不好伤财又伤情。借钱时“先小人后君子”,留足证据才能保护自己。如果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别等“馅饼”变“陷阱”才后悔!

(注: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个案需具体分析。)

民间借贷是馅饼还是陷阱?一文读懂其中的法律门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老板欠薪想辞职?这份被迫辞职全流程请收好!
« 上一篇34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