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收到资料虚假通报?别慌,律师教你这么办!
最近有位朋友跟我诉苦,说自己网贷逾期了一阵子,本来就够闹心的了,结果突然收到个什么“资料虚假通报”,说他当初借钱的时候提供的信息是假的,涉嫌诈骗,要追究法律责任,他一下子就懵了,吓得不行,问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该怎么办。
我估计啊,不少有网贷逾期经历的朋友,可能都或多或少碰到过类似的情况,逾期了,催收电话、短信轰炸是家常便饭,但这个“资料虚假通报”,听起来就比普通催收吓人多了,什么“诈骗”、“法律责任”,字眼儿都挺重的,谁看了心里不咯噔一下?
咱们得弄明白,这个“资料虚假通报”到底是个啥?它有多大的法律效力?
很多时候,这类通报往往是催收公司或者网贷平台自己发出来的,目的嘛,无非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你施加压力,逼你赶紧还钱。但这里我要强调一点:这个通报≠法院判决,更不等于你就“犯罪”了!它只是平台单方面的一种说法,甚至可能是催收的一种手段。
“资料虚假”的帽子,可不能随便扣!
当初你在申请网贷的时候,填写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手机号、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这些,是不是你自己真实填写的?大部分朋友应该都是如实填写的吧?不排除有些人可能在某些非核心信息上,比如收入证明,可能稍微“美化”了一下,但这和“资料虚假”、“诈骗”那可是两码事!
那万一真收到这种“资料虚假通报”,咱们该怎么应对呢?
第一步:深呼吸,保持冷静,别自乱阵脚!收到这种东西,第一反应肯定是紧张、害怕,甚至愤怒,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慌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可能因为情绪激动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二步:仔细核查自身情况,也审视通报内容。冷静下来之后,先问问自己:我当初申请贷款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是不是用了假身份证、假手机号,或者虚构了根本不存在的工作单位去骗贷? 如果确实是如实填写,那你心里就有底了,平台这个“资料虚假”的说法很可能站不住脚。 再看看那个“通报”,它上面有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项资料虚假?有没有提供相关的证据?是盖了什么章?是网贷平台的章,还是某个所谓“律师事务所”或者“法务部”的章?这些都得看清楚。
第三步:重中之重!保留好所有证据!
- 收到的这个“资料虚假通报”,不管是短信、邮件还是APP内的通知,一定要截图、拍照,或者把原件保存好,千万别删!
- 你当初申请网贷时填写的所有资料截图、借款合同、还款记录、与平台客服或催收人员的沟通记录(电话录音、微信/短信聊天记录等),都要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些都是你后续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证据。
第四步:尝试理性沟通,但注意方式方法。如果通报上有联系方式,或者你能找到平台官方客服,可以尝试联系一下,态度冷静地询问对方:具体是哪项资料被认为是虚假的?有什么证据?依据是什么?记得在沟通时,如果是电话,最好开启录音功能(注意:在一些地区,录音需要提前告知对方,否则可能不被采纳为证据,这点要留意),如果对方言辞闪烁,答不上来具体细节,只是一味地催你还钱,或者威胁恐吓,那你就要多个心眼了。
第五步:如果对方涉嫌威胁恐吓,果断投诉举报!有些催收为了达到目的,会故意夸大其词,甚至编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来吓唬你,如果这个“资料虚假通报”里包含了威胁、恐吓、侮辱性的语言,或者对方通过电话、短信对你进行人身攻击、骚扰你的家人朋友,这就涉嫌违法了!你可以收集好证据,向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当地银保监会、市场监督管理局或者公安机关进行投诉举报。
咱们再往深了说一点,什么情况下“资料虚假”才可能真的涉及犯罪呢?
如果你在申请网贷时,故意使用伪造的身份证、编造虚假的收入证明、虚构借款用途等,并且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本没打算还这笔钱,那才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或者“骗取贷款罪”。但这两种罪名的认定是非常严格的,需要有充分的证据链,不是平台或者催收一句话就能定的。
如果当初你确实是如实填写资料,只是因为后期经济困难导致逾期,那“诈骗”这顶帽子,可没那么容易扣到你头上!平台把“逾期”和“资料虚假”、“诈骗”直接挂钩,很多时候是一种催收策略,目的是给你制造恐慌。
(建议参考)
- 保持冷静,理性对待:遇到此类通报,切勿惊慌失措,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做出不当回应或承诺。
- 核实信息,固定证据: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仔细核对自身情况,保留好所有与借贷、逾期、催收相关的证据材料。
- 审慎沟通,了解详情:如选择沟通,务必问清对方认定“资料虚假”的具体依据,同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要随意透露新的敏感信息。
- 区分性质,依法维权:明确逾期属于民事纠纷,而“资料虚假”如无实据则可能是催收手段,若遭遇暴力催收、恐吓威胁,果断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 正视逾期,积极处理:虽然“资料虚假通报”可能有夸大成分,但逾期本身确实需要面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尽量与平台协商还款计划;如果暂时困难,也要主动说明情况,避免失联。
- 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对通报内容存疑,或者催收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咨询律师等专业人士,获取法律帮助。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律师提示:贷款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实践中认定较为严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贷款人受理借款人贷款申请后,应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对个人贷款申请内容和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评价意见。 (律师提示:平台也有审核义务,如果平台未尽到审慎审核义务,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后收到“资料虚假通报”,先别自己吓自己。这通报不等于法院的判决书,更不等于你就犯了罪。关键在于你当初是否真的提供了虚假资料,以及平台发出这份通报的真实目的。
咱们要做的就是:冷静应对,保留证据,核实情况,理性沟通,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正视逾期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遇到法律问题,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才能让自己少吃亏,不上当!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交流!
网贷逾期后收到资料虚假通报?别慌,律师教你这么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