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会如何追究责任
法律解析: 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违规报销责任追究需依据违规性质、金额、造成后果等因素,由不同主体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进行,涉及行政、刑事等不同类型责任。
要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在不同场景下,责任追究主体有所不同。如果是企业员工违规报销,责任追究主体通常是企业本身。企业会依据内部的规章制度来处理此类问题。而对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规报销,责任追究主体可能是上级主管部门、监察机关等。
从责任类型来看,主要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行政责任方面,对于企业员工,企业可能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辞退等处分。比如,员工小额违规报销,未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企业可能给予警告处分,以起到警示作用。对于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可能会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例如,公职人员虚报差旅费进行违规报销,可能会被给予记过处分。
在刑事责任方面,如果违规报销行为涉及诈骗、贪污等犯罪行为,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定罪量刑。比如,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发票等手段进行大额违规报销,骗取企业财物,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虚假报销的方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则可能构成贪污罪。根据贪污、职务侵占的数额和情节,会处以不同程度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除了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外,如果存在领导失察、审核人员把关不严等情况,相关人员也可能会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或审核责任。违规报销的责任追究是一个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过程,旨在维护正常的财务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法律解析: 违规报销责任追究需依据违规性质、金额、造成后果等因素,由不同主体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