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签的是什么合同

普法百科11小时前2
法律解析:

事业编制人员一般签订的是聘用合同。

在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系中,聘用合同是事业编制人员与事业单位确立人事关系的重要依据。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聘用合同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它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保障了事业单位用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自身发展和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人员;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事业编制人员的合法权益,规定了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重要事项。

与劳动合同不同,聘用合同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受人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约束。它在人员的招聘、考核、晋升、奖惩等方面遵循事业单位特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例如,事业编制人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事业编制人员可能还会涉及其他类型的合同。比如,对于部分从事科研项目的人员,可能会签订项目合作合同,明确在特定科研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一些借调、挂职等情况,可能会签订相应的借调协议或挂职协议。但总体而言,聘用合同是事业编制人员签订的最主要合同类型,它构建了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稳定的人事关系,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人员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第十三条

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分享举报
员工不签合同什么后果
« 上一篇11小时前
国家公务员会取消吗
下一篇 »11小时前
×
14
2025 09

事业编制签的是什么合同

法律解析: 事业编制人员一般签订的是聘用合同。 在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系中,聘用合同是事业编制人员与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