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4次逾期记录,真的会彻底毁掉你的征信吗?
文章正文
很多人以为,征信报告上的逾期记录一旦产生,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再也抹不掉,尤其是像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位咨询客户王先生,他在过去一年内信用卡和贷款竟然连续逾期了24次,整个人都快崩溃了:“律师,我是不是这辈子再也贷不到款了?银行是不是已经把我拉黑了?”
说实话,这样的逾期频率确实非常高,但真的就意味着“彻底完蛋”了吗?
未必。
首先我们要明白,征信系统不是“死刑判决书”,而更像一个“经济身份证”,它记录的是你过去的信用行为,但也在不断更新,即使短期内出现了多次逾期,也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修复的可能。
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虽然重视逾期记录,但更看重你最近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如果王先生从现在开始,保持至少半年到一年的良好还款记录,并且逐步结清之前的欠款,很多银行是愿意重新评估他的信用状况的。
更重要的是,有些逾期并非出于“恶意”,例如可能是因为忘记还款日、系统扣款失败、甚至银行未及时提醒等,这类情况是可以尝试向银行申诉的,尤其是如果能够提供相关证据(如银行未发送还款提醒的截图),有些记录是有可能被调整的。
我绝不是鼓励大家随意逾期,频繁逾期仍然会严重影响你的信用评分,甚至可能导致银行降额、冻结账户,乃至提起诉讼,但我想说的是——哪怕情况再糟,也并非没有扭转的可能。
以案说法
我曾处理过一个类似案例:
小李因为创业失败,一度陷入财务困境,一年内有十几次信用卡逾期,后来他找到我们律所,希望能解决被银行催收和限制高消费的问题。
我们帮他做了三件事:
- 逐一梳理每一笔逾期的具体情况,找出其中5次因系统问题导致的非恶意逾期,协助他向银行提交异议申请;
- 制定清晰的还款计划,并与银行协商逐步结清欠款;
- 在他开始稳定还款6个月后,协助他逐步申请更新征信记录。
虽然不能完全删除所有逾期记录,但银行同意将其中部分逾期标注为“已结清”,并停止了持续催收,一年后,小李的征信状况明显改善,甚至成功申请到了一笔小额经营贷款。
这个案例说明:哪怕逾期次数多,只要主动处理、积极沟通,法律和银行系统仍会给你“重新开始”的机会。
法条链接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也强调:
“合同双方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义务。”
也就是说,即使你有逾期记录,只要全部结清,5年后这些记录会自动删除,而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并非恶意逾期,还可以依法提出征信异议。
律师总结
一年24次逾期,确实属于重大信用瑕疵,但绝不是“信用死刑”,关键在于你如何应对:
- 立即停止逾期,尽快结清所有欠款;
- 主动与银行沟通,说明情况,争取非恶意逾期认定;
- 保持至少6–12个月的完美还款记录,用时间冲淡不良影响;
- 必要时寻求法律协助,尤其是涉及大额债务或诉讼风险时。
信用是一张名片,你可以不小心把它弄皱,但别忘了,你也可以把它慢慢熨平。
哪怕曾经跌倒,只要愿意站起来,法律和金融系统仍会给你向前走的机会。
注:本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实务经验撰写,具体个案请咨询专业律师。
希望每一个有类似困扰的人,都能找到重新开始的勇气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