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催收能催多久?过了时间就不用还了?
大伙儿好啊,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你的律师名字/或者一个亲切的代称,王律师”],今天咱们不聊别的,就聊聊让很多人头疼的“贷款逾期”,一旦逾期,最烦人的可能就是那些没完没了的催收电话、短信,甚至上门,这时...
内容:**
“喂,您好,您这边有笔贷款已经逾期了,请问什么时候处理一下?”

“我知道,最近手头有点紧,能不能再缓缓?”
“不好意思,这已经逾期挺久了,请您尽快想办法……”
如果你也有过贷款逾期的经历,上面这段对话可能就跟家常便饭一样熟悉,催收电话一来,心里就七上八下的,不光是钱的事儿,更闹心的是,这电话到底啥时候是个头啊?他们能这么一直催下去吗?
这就涉及到一个咱们老百姓常听说,但可能又不太明白的词儿——“诉讼时效”,别一听“诉讼”就头大,这玩意儿跟咱们息息相关,它能给咱们一个“保护伞”,也能让债主心里有个数。
简单说,诉讼时效就是法律给债主(也就是贷款机构)一个“有效期”,在这个期限内,债主可以通过打官司的方式来要回钱,如果过了这个期限,债主再想去法院告你,法院可能就不受理了,或者说,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跟法院说:“法官,这事儿都过去这么久了,过了时效了!”
那这个“有效期”是多久呢?对于贷款逾期这种事儿,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是3年。
这个3年是从啥时候开始算的呢?
好,重点来了!催收电话会不会影响这个诉讼时效呢?
会!而且影响老大了!
如果在这3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内,贷款机构(或者他们委托的催收公司)通过打电话、发函、上门等方式向你催收了,并且你承认了这笔债务(比如你在电话里说“我知道,我会还的”),或者你实际还了一部分钱,那么这个诉讼时效就会“中断”。
啥叫“中断”?就是说,之前的时效不算了,要从你承认债务或者还款那天起,重新计算3年的诉讼时效,这就好比一个倒计时器,本来快归零了,催收一下,你回应了,啪!又给你拨回到3年从头开始。
那些催收电话,只要他们能证明在诉讼时效内确实向你催收过,并且你有过回应或者还款行为,这个时效就会不断往后延。
那是不是说,只要过了3年,他们就绝对不能再打电话催收了呢?
也不是绝对的。
从法律上讲,过了诉讼时效,贷款机构丧失的是“胜诉权”,就是去法院告你,法院可能不支持他了。这笔债务本身并没有消失,贷款机构仍然有权通过非诉讼的方式跟你要钱,比如打电话、发信息(不能是骚扰、威胁、恐吓那种违法的方式),你要是良心发现,或者有钱了,主动还了,那也是可以的。
那种“过了3年就没事了”的想法,是有点太简单了。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个小例子,帮大家理解得更透彻一点。
小明在2020年1月1日跟某网贷平台借了1万元,约定2020年7月1日还清,结果小明生意失败,到期没还上。
小明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催收行为和债务人的回应,对诉讼时效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法条链接:
咱们老百姓也得懂点法,心里才有杆秤,相关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就包括了催收电话、短信、函件等。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就包括了债务人承认债务、承诺还款、部分履行等。
律师总结:
好了,说了这么多,给大家总结一下核心几点:
贷款逾期不是小事,了解清楚诉讼时效和催收的边界,既能保护自己免受不必要的骚扰,也能更理性地规划还款,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情况复杂,建议还是咨询专业律师,获取针对性的法律帮助。
内容:** “喂,您好,您这边有笔贷款已经逾期了,请问什么时候处理一下?” “我知道,最近手头有点紧,...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