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了怎么赔?单位不给赔又咋办?

普法百科34秒前1

大伙儿出来打工,图的就是平平安安,多挣点钱改善生活,可万一,我是说万一,在工作中不小心受伤了,那可真是让人揪心,一边是身体的疼痛,另一边可能还担心医药费、误工费,家里的顶梁柱要是倒下了,全家都跟着着急,这时候,“工伤赔偿”就成了咱们受伤工友最关心的事儿。

工伤赔偿这东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真挺复杂,很多工友一遇到这种事儿就懵了,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单位要是再一推三阻四,更是觉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就用大白话给大伙儿捋一捋,工伤了到底怎么赔,要是单位不给赔,咱们又该咋办。

工伤了怎么赔?单位不给赔又咋办?

咱们得明白,不是所有在工作时受伤的都能算工伤,得先搞清楚“什么是工伤”,简单说,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为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肯定算,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伤等等,这些也可能被认定为工伤,具体的咱后面法条链接里会提到。

一旦不幸发生了工伤,第一步,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工伤认定”!这就像咱们去医院看病,得先确诊是什么病一样,工伤认定就是“确诊”你这伤是不是工伤,这个认定可不是单位说了算,也不是咱自己说了算,得由专门的部门,也就是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前叫劳动局)来认。

那怎么申请工伤认定呢?你自己或者你的直系亲属,还有工会组织,都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里要注意,千万别拖过了1年!过了这个期限,再想认定可能就难了,申请的时候,得带上劳动关系证明(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牌等)、医疗证明等等。

拿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后,接下来如果伤情比较严重,影响到劳动能力了,那还得做个“劳动能力鉴定”,看看伤残等级是多少,一级最重,十级最轻,这个等级直接关系到后面能赔多少钱。

鉴定结果出来,赔偿的项目就基本明确了,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工资(就是你养伤期间单位该发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来),如果构成一定等级,将来辞职或者合同到期,还能拿到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这些钱,有的是工伤保险基金出,有的是单位出,具体得看单位有没有给你交工伤保险。

说到这儿,就怕遇到那种单位不给力的情况:单位没给交社保,或者交了社保但不肯配合申请工伤认定,甚至干脆就不认账,说这不是工伤,不给赔钱。这时候,咱们劳动者可不能怂,也不能干等着!

如果单位不配合,咱们自己要主动去申请工伤认定,准备好证据,如果单位没交社保,那所有的工伤保险待遇,理论上就都该由单位来承担,要是单位耍赖不给钱,咱们可以先跟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就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能去法院起诉,要有维权的意识和行动。

法律是保护咱们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遇到工伤别慌张,一步步来,该走的程序不能少,该拿的赔偿不能丢,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需要点耐心和毅力,如果自己搞不定,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让他们帮你出出主意,跑跑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先把伤养好,然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例子,就说老王吧,他在一家机械厂上班,操作车床的时候不小心被铁屑划伤了眼睛,挺严重的。

一开始,厂里领导还挺积极,让他先去医院治,可等老王出院了,找厂里谈赔偿的时候,厂里就开始含糊其辞了,说这是老王自己操作不当造成的,不算工伤,顶多给点医药费就算仁至义尽了,老王一听就急了,自己明明是在上班时间、因为工作原因受的伤,怎么就不算工伤了?

后来老王听人说可以找律师咨询,就找到了我,我告诉他,这种情况,首先要去申请工伤认定,老王当时还有点犹豫,说厂里不配合,怕麻烦,我跟他说,没关系,自己也可以申请,在我的指导下,老王收集了自己的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医院的诊断证明、工友的证言(证明他是在工作时受伤的),然后自己去当地的社保局提交了工伤认定申请。

社保局经过调查核实,最终认定老王的受伤属于工伤,拿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后,老王的眼睛因为受伤影响了视力,又去做了劳动能力鉴定,最终被鉴定为八级伤残。

有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接下来就是谈赔偿了,因为老王的单位是给老王交了工伤保险的,所以大部分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1个月的本人工资),但停工留薪期的工资,还有将来老王如果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还需要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开始单位还是不太情愿支付这些费用,觉得老王“事儿多”,我们帮老王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了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仲裁委最终支持了老王的大部分请求,单位一看仲裁结果,知道再拖下去也没意义,最后还是按裁决书的内容把该给的钱都给了老王。

这个例子就说明,遇到工伤,尤其是单位不配合的时候,千万别自认倒霉,只要咱们手里有证据,走对了程序,法律是会给咱们一个公道的。


法条链接

咱们聊了这么多,都是有法律依据的,不是空口说白话,这里给大家列举几个核心的法条:

  1.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这些法条就是咱们维权的“尚方宝剑”,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律师总结

好了,关于工伤赔偿的那些事儿,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我再给大伙儿总结几点核心的,希望能帮到大家:

  1. 及时就医,保留证据:受伤后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治疗,所有的诊断证明、病历、医药费票据都要妥善保管好,注意收集与工作相关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牌、考勤记录、工资条、事故现场的照片或视频、工友的证言等,这些都是后续维权的关键。

  2. 牢记“工伤认定”是前提:这是启动工伤赔偿程序的“钥匙”,务必在1年内提出申请,别错过了时效,单位不申请,自己或家人、工会要主动申请。

  3. 伤残鉴定影响赔偿数额:伤情稳定后,如果影响劳动能力,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

  4. 单位不配合,勇敢维权:单位没交社保?单位耍赖不赔?别慌!法律赋予了咱们维权的途径,先协商,协商不成,果断走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诉讼。

  5. 不懂就问,寻求专业帮助:工伤赔偿流程相对复杂,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比较专业,如果自己搞不清楚,或者单位态度强硬,建议尽早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师,让他们为你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这样能少走弯路,提高维权效率。

咱们出来打工都不容易,谁也不想遇到工伤这种糟心事,但万一遇上了,一定要沉着冷静,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身体是本钱,赔偿是保障,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但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工伤了怎么赔?单位不给赔又咋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追债一定要请律师吗?欠债不还时如何高效解决
« 上一篇5分钟前
怎么才算诈骗?一念之差可能就踩了法律红线!
下一篇 »33秒前
×
18
2025 11

工伤了怎么赔?单位不给赔又咋办?

大伙儿出来打工,图的就是平平安安,多挣点钱改善生活,可万一,我是说万一,在工作中不小心受伤了,那可真是让人揪心...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