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催收短信威胁要上门、爆通讯录?小额贷款逾期后,这些恐吓手段合法吗?
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你已严重逾期,再不还款我们将联系你单位、曝光全家信息”“三天内不还钱,我们直接带人上门”……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尤其当你只是因为临时周转困难、一时没还上那笔几千块的小...
“喂,你再不还钱,我们就……”“你的家人朋友都会知道你欠钱不还!”“小心我们上门拜访!”
是不是听着就头皮发麻?这年头,手头紧周转不开,不小心贷款逾期了,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各种催收,有些催收会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里面的“话术”和“手段”更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让人心惊肉跳,夜不能寐。

很多朋友一接到这种催收视频或者看到类似的催收内容,第一反应就是恐慌、愤怒,然后可能就是手足无措,别慌,今天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那些催收视频里常见的“手段”,到底合不合法?咱们作为债务人,又有哪些权利,应该怎么应对?
咱们得明确一点: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基本原则,咱们逾期了,确实理亏在先,有还款义务,这不代表催收方就可以为所欲为,无视法律的边界。
催收视频里哪些“操作”可能涉嫌违法呢?
也不是所有催收行为都不合法,正常的、文明的催收,比如通过合理方式联系你,告知你欠款事实、金额、还款期限,并督促你还款,这是法律允许的。
万一我们真的遇到了那些让我们感觉“不对劲”、“被冒犯”甚至“被恐吓”的催收视频,该怎么办呢?
咱们是欠钱了,但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催收是为了让你还钱,而不是让你活不下去。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个假设的小案例,更直观一些:
小王因为创业失败,之前在某网贷平台借的一笔钱逾期了,没过几天,他就开始收到各种催收电话和视频,其中一个视频里,一个自称“李哥”的人,用非常凶狠的语气说:“小王,限你三天内必须还清所有欠款,不然我就带着兄弟们去你老家,让你爸妈、你老婆孩子都知道你是个欠钱不还的老赖!到时候把你家房子都给你掀了!” 视频背景里还有一些人在吵吵嚷嚷,看起来很吓人,小王看了之后,吓得好几天没睡好,父母知道后也忧心忡忡。
分析:在这个案例里,“李哥”的行为就涉嫌违法了,他通过视频进行威胁,扬言要骚扰小王的家人,并使用了“掀房子”这种暴力恐吓的言辞,还暗示要上门滋扰,这些都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禁止的“恐吓威胁他人人身安全”以及“发送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比如真的上门滋扰或者造成了小王严重的精神损害,还可能触犯《刑法》。
小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立刻录屏保存这个视频,以及所有相关的通话记录、短信等,如果对方持续骚扰,可以报警处理,并向该网贷平台的监管方进行投诉,如果小王有还款意愿,可以尝试联系平台官方协商。
法条链接
咱们来看看,法律上对这些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 【催收非法债务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第一千零三十五条:(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催收方未经允许“爆通讯录”、泄露债务人隐私信息,可能构成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对催收过程应当进行录音,录音资料至少保存2年备查。(此条主要针对信用卡,但对其他贷款催收也有借鉴意义。)
律师总结
各位朋友,关于逾期贷款催收视频的那些事儿,咱们今天就聊到这里,我给大家总结几点核心: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咱们下次再聊!
逾期被催收,那些视频里的手段合法吗?我们该怎么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喂,你再不还钱,我们就……”“你的家人朋友都会知道你欠钱不还!”“小心我们上门拜访!” 是不是听着就头皮发...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