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逾期贷款催收函?别慌!律师教你正确应对
哎呀,最近你是不是也收到了一封来自银行或贷款机构的逾期贷款催收函?心里可能咯噔一下,觉得天都要塌了,别急,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情况,我就用大白话跟你聊聊这事儿,帮你理清思路,避免踩...
嘿,朋友们,生活中难免会跟银行或者其他贷款机构打交道,比如房贷、车贷,或者一些消费贷,按时还款,保持良好信用,这是咱们都知道的理儿,但要是有一天,你明明记得自己的贷款都按时还了,没逾期啊,却突然收到一封“催收函”,是不是一下子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还咯噔一下:“我没欠钱不还啊,这是咋回事儿?”
别急,先稳住!收到这种“未逾期”的催收函,先别自己吓自己,也别觉得肯定是对方搞错了就直接扔一边不管,这里面可能有几种情况,咱们得捋捋清楚。

第一种,可能是机构的“温馨提示”或者“风险预警”,银行或者贷款机构会通过系统筛查,发现某些客户的账户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最近的还款记录有微小的瑕疵(虽然没到逾期的地步),或者个人征信报告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查询记录、负债增加等等,他们可能会先发个函,提醒你注意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或者了解一下你的最新情况。
第二种,可能是系统误差或者信息传递过程中出了岔子,你的还款虽然按时到账了,但可能因为银行系统升级、节假日顺延等原因,导致系统暂时没显示,或者在数据对接的时候出了点小问题,误判了你有逾期风险。
第三种,也可能是真的存在你没注意到的“准逾期”或“隐性逾期”情况,比如说,你以为的“还款日”和银行实际认定的“还款日”有出入?或者你还的金额刚好差了那么一点点零头?又或者,你绑定的还款银行卡余额不足,导致扣款失败,但你没及时收到短信提醒?
收到这种函件,第一反应不是焦虑,而是冷静核实,积极应对。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小例子,李先生前段时间就遇到了这么一档子事,他有一笔车贷,每个月15号是还款日,他一直都是14号晚上通过手机银行转账还款,结果上个月,他14号转了钱,也收到了银行的扣款成功短信,可没过两天,他却收到了银行寄来的“贷款催收函”,说他这笔车贷“即将逾期,请尽快还款”。
李先生当时就纳闷了,钱明明还了啊!他没慌,先仔细看了催收函上的信息,确认是自己的车贷没错,他马上联系了贷款银行的客服,把自己的还款记录、扣款短信都提供给了客服。
客服一查,发现是银行系统在处理当月还款数据时,因为一个临时的系统维护,导致李先生的还款记录延迟了几个小时才更新到催收系统里,等李先生联系客服的时候,系统其实已经更新好了,但催收函已经提前发出去了。
弄清楚原因后,银行客服当场就跟李先生道了歉,并表示会在系统里备注清楚,不会对他的征信造成任何影响,李先生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你看,遇到这种事,及时沟通核实是多么重要!
法条链接:
虽然“未逾期催收函”本身不直接对应某个具体的“逾期”法条,但它的发送和后续处理,依然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一条: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时提出支付申请,并授权贷款人按合同约定方式支付贷款资金,贷款人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支付后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对催收过程应当进行录音,录音资料至少保存2年备查。
律师总结:
所以啊,各位朋友,万一收到“未逾期贷款催收函”,记住以下几点,保你不吃亏:
收到未逾期的催收函,别紧张,但也别大意,积极、理性地去处理,就能把事情搞清楚,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良好征信,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用!
收到未逾期贷款催收函?别慌!律师教你这么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嘿,朋友们,生活中难免会跟银行或者其他贷款机构打交道,比如房贷、车贷,或者一些消费贷,按时还款,保持良好信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